第一百五十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2 / 2)

加入书签

说完后,刘封对着刘备深深的磕了三个响头。

这是刘封最敬爱的父亲,值得一向桀骜的刘封为其叩头。

当刘封说完后,帐中群臣资历浅的,全都吓得俯下了头,刘封说的都是大大的诛心之语呀。

而资历高如关羽、张飞等人,他们虽然没俯头,但脸上也全都浮现了惊讶之色。

原来刘封是这么想的。

至于糜旸,心中也对刘封说的原因感到有所感慨。

每个人犯错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是事出有因。

但刘封却忘了一件事,那便是他因为自己的私心而犯下大错,差点导致刘备的大业功亏一篑,那他对得起刘备吗?

人人都有私心,但何曾见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因为自己的私心,而枉顾恩主大业的?

刘封之罪情有可原,但法不容赦。

当刘封的话语传到刘备耳中后,他的脸上浮现了不可思议的神色,他没想到他一直器重的长子,心中怀抱的竟然是这种诛心之念。

他担心刘禅将来会对其下手。

一向以真诚待人的刘备,因为心中的难以置信,不禁身形不稳,向后退了几步。

那种诡诈之想,诛心之念,是什么时候开始侵蚀他的孩儿的。

这时刘备想起了他曾就刘封一事,问诸葛亮以及法正的看法。

诸葛亮与法正的看法都是杀。

当时刘备还不理解,为什么他最倚重的两位谋臣,给出的建议都是这个。

现在刘备明白了。

诸葛亮与法正并无私心,他们会作出如此建议,是因为刘封的身份太过特殊。

刘封既是刘备名义上的长子,又是他曾经的嗣子。

且刘封的拒不发兵的行为,已经透露出他已经开始拥兵自重。

在这种事实之下,若将来刘备及诸臣百年之后,依刘封刚猛的性格,再不受到任何人制衡的他,很可能会起兵作乱的。

到时候以刘封的能力,加上他那特殊的身份,可能会让刘备打下的天下,陷入一场巨大的内乱中。

毕竟相比于已经步入老年的刘备及诸臣,刘封春秋正盛。

刘备看着眼前这个向其叩首的长子,脑海中不停回想起诸葛亮与法正的建议。

感情告诉他,不能杀,理智告诉他,要杀。

就在刘备脑海中正在天人交战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一个最近异军突起,并且比刘封更年轻的人。

有他在,足以制衡刘封。

最后刘备看向四周群臣,他下达了他的王命:“刘封拥兵自重,屡抗王命,罪不可赦。”

“但念其往昔战功,特免一死。”

“今剥夺其所有官职,送回成都拘押在府邸,非王诏不得外出。”

在处罚了刘封之后,刘备看向孟达。

孟达见刘备看向自己,顿时吓得连连叩首。

从明面上的罪过来看,孟达身为刘封的副将,听刘封之命行事的他,身不由己。

在张飞兵临上庸后,孟达主动负荆请罪,打开城门迎接张飞大军入城,也算是将功补过。

况且当初能拿下东三郡,孟达居功至伟,因此刘备下达王命道:

“孟达贬为军司马,归糜偏将军帐下听用。”

孟达原来为太守,是两千石的高官,现在被刘备贬为一个小小的军司马,处罚已经算重了。

只不过这是相对于在季汉中来说。

这要是在曹魏或者江东那里,刘封得车裂,孟达至少得斩首。

刘玄德终究还是仁慈的,轻易不会下死手。

但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将孟达这个反骨仔扔给我?

糜旸一脸错愕,他全程都在吃瓜的状态,这也能跟他扯上关系。

但孟达这时听刘备留他一条命,他当即对刘备感激涕零的叩拜起来。

在叩拜之后,孟达立马来到糜旸身后站好。

随着时日的迁移,糜旸大败吴军的事已经人尽皆知。

人人都知道糜旸的未来不可限量,所以孟达对刘备将其贬为糜旸帐下的军司马,心中并无多少怨言。

而且最重要的是,孟达原本便是法正的小跟班,现在成为了法正爱徒的小跟班,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只有糜旸满头黑线。

他偏将军的小团体还没搭建完毕,就已经混进来了一个头生反骨的人物了。

但刘备的王命又不能违抗,糜旸只能默默接受这个现实了。

在处理完刘封与孟达的事后,刘备已经有些疲惫。

于是他命帐中诸将都出去,他要一个人休息一会儿。

但在诸将都离去之时,刘备连关羽张飞都没留下来,却叫住了糜旸,单单留下了他。

这一幕映照在帐中诸臣的眼里,他们心中对糜旸的看重程度,又不禁往上提了一个档次。

不一会儿后,偌大的帅帐中,只剩下了刘备与糜旸二人。

刘备让糜旸上前,而后对其问了两句话。

“孤与诸卿百年之后,你保的住刘封吗?”

“又镇的住他吗?”

对于自小看着长大的糜旸,刘备并不拐弯抹角。

父母之爱,必为之计深远。

但刘备的这两句问话,却让糜旸一下子愣在了原地。

这两句话的信息量很大。

...

在对岸的魏军大帐中,魏王的王帐外保持着一副如常的样子。

但外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常人无法看到的地方,魏王的王帐四周已经布满了数百处暗哨,而魏王的王帐中亦布满了虎豹骑。

外松内紧,便是现今魏王王帐的情况。

在王帐之中,曹仁正在曹操的床榻旁亲自照看着他。

整个王帐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药味。

自从魏王曹操于高台之上晕倒之后,虽然他不是一直保持着昏迷的状态,但每次苏醒的时间都不久,而且并不固定。

往往曹操苏醒过来没一会儿,就会又陷入沉睡之中。

曹仁现坐在榻旁为曹操揉捏着手脚。

看着曹操那越来越苍白的面孔,曹仁的眼睛已经通红。

魏王生命垂危,魏国将来何去何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