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2 / 2)

加入书签

“我军当然也可以依营寨之坚固,兵力之优势,阻挡糜贼破围之势!”

当陆逊说完他的全部谋划后,对着孙权深深一拜。

而这时孙权,在知道陆逊的全部谋划后,脸上已经豁然开朗。

陆逊的计策,可谓环环相扣,将江东大军接下来要走的每步,都规划的妥妥当当的。

而且陆逊走的每一步,都是根据实际出发。

并且充分发挥己方的优势,可谓是令孙权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

虽然今日有糜旸之辱,但今日孙权能得司马懿与陆逊两位大才接连献计,这令孙权心中所有的屈辱,全部都一扫而空。

喜形于色的孙权当即起身来到陆逊身前,握住他的手言道,“若依伯言此计,伯言能有几成把握,为孤拿下荆州。”

面对孙权的这个询问,陆逊自信的答道,“若一切谋划妥当,不出差错,荆州逊必为至尊拿下。”

十成!

当初吕蒙向孙权献计时,也不过是言在他的谋划下,荆州有八成把握拿下。

今陆逊敢在孙权面前言十成。

这彻底让孙权心动了。

看着孙权脸上心动的神色,陆逊说出了这个计策最关键的一点。

“要想令臣此策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攻取宜都的大将,能不能为至尊拿下及守住宜都郡。”

“臣愿毛遂自荐。”

说完后,陆逊低头对着孙权一拜。

他知道,他的这个建议有点大胆,因为孙权对他一向是有猜忌的。

但为了江东的安危及未来,陆逊就算冒着会引起孙权忌惮的危险,也要一试。

果然,孙权在听完陆逊自请出兵后,他握住陆逊的手不自觉的放开了。

他的眼神中也闪过了思虑的神色。

依陆逊所言,此番攻取宜都郡非数万精兵不可。

数万精兵的兵权,要全部交给陆逊,这让孙权心中不禁犹疑起来。

他还是记着如今江东中,那些世家不安分的事。

但在取得荆州这样大的利益诱惑之下,孙权对陆逊的自荐也有着心动之意。

就在孙权心中在快速分析利弊的时候,孙权近侍谷利来到身旁,说是韩当在外有事禀报。

听到韩当有事禀报,孙权暂时放下了心中的利弊分析,他命谷利带韩当进来。

韩当在一进入大帐中后,脸色焦急的他就立马来到孙权身前对其禀报,“至尊,公安有变!”

看着韩当脸上那焦急的神色,孙权的脸色瞬间就不好看了。

这就是他辛辛苦苦稳定的军心?

这就是他孙氏的三朝老臣?

本来孙权已经好转的心情,在看到韩当这副表情后,又开始糟糕了起来。

他没好气的问他这个从小唤作叔父的老臣道,“韩公何须大惊小怪。”

“公安能有何变,难不成还是糜贼领兵出城了?”

在孙权看来,如今糜旸是以守城为要。

只要他不贸然攻城,糜旸当不会出城浪战。

而只要糜旸不率军出城,又有何好大惊小怪的。

岂不料,韩当在孙权这么说之后,竟然点头应是。

他对着孙权言道,“至尊英明,正是糜贼率军出城了。”

听到韩当如此说,孙权与陆逊的脸上都浮现了惊异之色。

孙权马上问韩当道,“糜贼可有率军渡过护城河?”

韩当回答道,“现今还没有。”

“方才义封来报,说是公安西门打开,糜旸正率领着上千弓弩手出城,不知意欲何为。”

“吾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就立马来禀报至尊了。”

孙权听完后,马上提起放在剑案上的佩剑,而后赶紧朝着营外而去。

糜旸诡计多端,他不得不小心。

而韩当与陆逊也紧紧跟在孙权身后,朝着大营外赶去。

当孙权来到大营外后,就看到了这时大营中的江东士卒在朱然的带领下,已经列阵完毕,随时等候着他调遣。

在看到这一幕后,孙权对朱然不禁心下赞许。

而后他来到大军阵前,看着对面的糜旸领着千余弓弩手正在严阵以待。

虽然孙权在糜旸的百步开外,但糜旸在看到孙权出来后,他马上命令百余弓弩手,搭弓射箭朝着孙权射箭而来。

在见到这一幕后,担忧孙权安危的朱然马上命令江东士卒持盾上前,为孙权遮挡箭雨。

但朱然的这个举动却被孙权所喝止。

“敌军弓弩手,离孤有数百步之远,何须持盾!”

弓弩有杀伤力的射程范围,在当世为百步左右。

孙权离糜旸率领的弓弩手的距离足有数百步,按照这个距离,那上百箭矢是不可能会对其造成危险的。

既然不会对其造成威胁,孙权又何必命士卒持盾护卫其,徒令敌军笑话呢?

他倒要看看糜旸到底要做什么把戏。

上百支箭矢从公安城下而起,朝着江东大营射来。

但正如孙权所预料那般,那上百支箭矢在离开公安城下百步之后,就渐渐失去了动力,纷纷落在了地上。

在上百支箭矢落地之后,眼神极好的孙权看到了,那些箭矢的箭身上都绑着一封书信。

看到这一幕后,孙权明白了糜旸的意图。

糜旸特意率千余弓箭手出城,为的就是引他出来。

而糜旸将他引出来的真正目的,为的是让他看这箭身上所绑缚的书信。

这糜贼就这么喜欢写信吗?

在知晓了糜旸的真正意图后,孙权命人上前为其取来一封信。

在一名士卒从前方的箭堆中取信回来后,孙权展开细细看了起来。

他倒要看看,糜旸还能玩什么花样。

而在看完后,孙权脸上脸色惊怖,似如惊弓之鸟。

他马上命人将前方的所有信都毁掉!

这时孙权用惊疑不定的眼神,看向身旁的陆逊,他问道:

“孤记得,吴郡陆氏与吴郡全氏,乃是世代姻亲之好吧。”

陆逊不知为何孙权会突然问起这件事,但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陆逊点头称是。

而在陆逊点头后,孙权将掌心中的书信用力握紧,直至揉成一团。

为什么要吃里扒外,背叛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