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忆苦思甜(2 / 2)

加入书签

“嗯,师父。”我应道。

“阿耶怎么在这儿啊?我还以为你还在府衙没回来呢。”王佳佳问道,帮我把担子摆在屋檐下。

“呵呵,今天天冷,也没什么事,早就回来了。你娘给我做了件新衣裳,来试了试。”

“江湖和佳佳回来了啊。”阿娘也迎了出来,也是满脸通红,应该是烤火久了的缘故吧。

“娘。”王佳佳依旧亲热的招呼道。

“今天太冷,出门的人少,要不是刘家宝帮忙,差点儿卖不完了。”

我说着,进了屋,只见堂屋里的火盆里零星的几块木炭燃烧着最后的温暖,随时都将熄灭。

王胖子也注意到了这一幕,赶紧揭开旁边坛子上的盖子,用火钳夹出了一些新炭小心地加了上去,轻轻吹上几下,红艳艳的火苗终于窜了上来。

我和王佳佳对视一眼,坐在火旁烤起手来。只觉得屋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待王佳佳绘声绘色讲完刘家宝帮我们的经过。阿娘又端过来十多个芋头,挨着埋在炭灰里,接着又在炭火上放了个铁制的三脚架,将一口锅放了上去。

“煮的什么啊?”我问道,揭开锅盖一看,只是一锅清水。

“天天就只知道吃!”阿娘一巴掌拍在我手上,将锅盖重新盖好:“我们家还算好的,虽然不是顿顿都有大鱼大肉,可也能保证一日三餐,不像有些人家里,天天都只吃两顿饭。”

“阿娘说的是最近吧。自从我接管了豆腐摊子,挣钱的门路也多了,这才按着点吃了几顿饱饭。

以前我们家不也是一日两餐嘛,早上忙一阵了,把货挑到街上要卖一阵了或者卖完了才舍得买点东西吃,然后又是一通忙,等天快黑了才开晚饭,等到要饿了也就睡着了。”

我感叹道,环视一眼新砌不久的墙,突然觉得就这短短的半年多的功夫,我家的变化真够大的。

“呵呵,我记得以前江湖哥总爱往荒郊野外跑。春天去西城外那片竹林掰竹笋,夏天就去河边钓鱼摸虾,秋天就去山上寻野果子,冬天就支上几个竹筐子逮野味儿。呵呵,反正一年四季都有办法找吃的。”王佳佳大笑道,明亮的双眸在火光下如闪烁的星光。

想起以前的苦日子,我也笑了:“你净说我,哪次你没去?哪次我寻了吃的你没吃?”

阿娘又添上几块炭:“好了,你们两个啊,基本从小到大都没让你们吃过苦。

那些日子算什么,记得我小时候,有一年闹饥荒,家里的余粮都吃完了,我娘就去山上挖野菜,和着糠一煮一大锅。

有些人家连野菜都挖不到,什么树皮啊,草根啊,都能煮了吃。

哎,现在想想,真不知道那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是啊,你们现在过得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了,我们算是赶上了,能跟着享享福。只希望能永远都是这么太平安定的日子,希望战火不要烧到我们襄州来啊。”王胖子也跟着一阵叹息。

“好好儿的,又在这里杞人忧天!”阿娘使劲拐了他一肘子:“不是有钦差吗?怎会让吐蕃打过来?”

“钦差……哎,说起来,又有些日子没见到钦差了啊。那小子……额,小穆,他最近都忙什么呢?我们……”王胖子凑到门口看了看,接着道:“我们好歹也是天眼密探啊,就不给我们安排点任务?”

王佳佳捡起根树枝戳着炭玩,忍不住笑道:“江湖哥不是给你安排过任务了吗?是你自己无能,没查到有价值的线索。”

“我……王胖子皱了皱眉:“你是说前几天让我查林主簿的事?那……那让我怎么查嘛?我一个小小的刺史府仵作,跑去县衙查主簿的身份?这叫什么事吗?若他真有问题,岂不是打草惊蛇?”

我认可地点点头:“师父说得有理,这事确实急不得,要慢慢查。”

“你的意思是说……他真的有问题?”

“嗯,已经可以百分之八十的肯定,县衙的主簿林晟就是半个月前绑架了佳佳的红面鬼头。”

“岂有其理,连我王胖子的女儿都敢动,他是活腻了。”王胖子一巴掌拍在自己大腿上,嘴唇一哆嗦,许是把自个儿拍疼了。

四人又随意交流了一通,天色终于暗了下来。王胖子父女俩也没提回家的事,估计是惦记着火底下的美食了。

一丝丝热气从锅盖的缝隙里冒了出来,随后热气越来越多,顶得锅盖阵阵作响。

阿娘便揭开了锅盖,见锅里的水都沸腾了,从厨房端来一碗调好了的稀面糊和一把漏勺。她将漏勺放在水面上,把面糊倒进漏勺里,便倒边晃,一滴滴面糊从小洞落入沸水中,瞬间凝固,如一只只蝉蛹四处窜动起来。

“去,拿碗去!”阿娘踢踢我的脚。

“哦。”

我抱着四只碗过来,锅里的疙瘩汤已经煮好了,一人一大碗,喝上一口热汤,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再吃上一口面疙瘩,香滑润口,非常有嚼劲。刨出热灰里的芋头,顿时香气扑鼻,剥开咬上一口,松软香糯,让人幸福感爆满。

如此简单的一顿晚饭,因为有亲人相伴,倒也充满着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