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高山流水(2 / 2)

加入书签

杜秀珍拿起一幅打开,瞬间惊呼道:“这是安王画的啊!真是栩栩如生啊!”

“这个不许碰!”小穆放下诗集,上前两步将画像抢过去,毕恭毕敬地在墙上挂好,还揖手拜了三下。

我看着画像,上面的小穆也是一身灰色长衫,头戴幞头,手持书卷,书生气十足。与我们面前的小穆比起来,果然如杜秀珍所说,真是惟妙惟肖。仿佛小穆刚从画中走出来,或者说,小穆走进了画里。

“真是太像了!这也是安王为你画的吗?”我小心问道,不知他们当年的情谊到底有多深。

“不。”小穆却否认了:“这幅画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画的也不是我,而是我的父亲。”

“啊?”杜秀珍看了看小穆,眼光再次落在画上:“这是令尊啊?李江湖,你看穆大哥和他父亲年轻时简直一模一样!”

“呵呵,没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同一个人呢。”我也由衷地感叹道。

吴道子,我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据说是长安最有名的画师,经常出入皇宫为皇亲国戚作画,小穆既然是安王的挚友,能请到他也不足为奇。

“我父亲年轻时……呵呵呵呵……”小穆轻柔地抚摸着画像,突然大笑起来,再次看向我们时,眼中已泛起了泪花,声音也有几分更咽:“先父一直都很年轻……因为,他去世时……才二十五岁……”

“穆大哥……”杜秀珍原本兴奋的脸上瞬间阴沉下来,嘴巴嘟囔几下,不知该说些什么。

二十五岁……英年早逝!

我的心头也是一颤,我原以为我自幼丧父已经够悲惨了,直到遇到穆娘子,得知她居然是遗腹子,当时也是为她伤感了好一阵,没想到小穆竟然也是跟我们一样的遭遇。

他父亲去世时才二十五岁,那小穆当时最多也就五六岁吧,或许,他以前给我们说过的悲惨身世都是真的,他有可能跟穆娘子一样,甚至都没见过自己的父亲。

哎,真是同命相连,难怪他要和我做朋友,有这方面的原因吗?

“先父是被贼人杀害的,就在他收拾好行李准备进京赶考的头一天晚上。”小穆接着说道,语气也平静下来。

我不知他如何这么快就稳定了情绪,他说得轻巧,可是我的心中更加沉重了。赶考前一天……哎!

“穆大哥,那……你知道凶手是谁吗?”

小穆对着画像淡淡一笑:“当然。三年前,我金榜题名,安王本来是准备求太上皇给我在长安谋一个官职的。是我执意请求去夷陵赴任,为的就是找出杀害先父的凶手。”

“大仇得报了?”我见他好似淡然了,大胆揣测道。

说实话,小穆这个人有时候让人感觉脑子好像有些问题,有时候说起话来也是亦真亦假,前言不搭后语的,可是,他确实还是很聪明,很有本事,既然在夷陵当了三年县令,想必早就查出了真凶,报仇雪恨了。

“那是必须的。”小穆肯定地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当然不会让他们好过。

喂,难道你们就从不关心国家大事吗?三年前,安史之乱攻破长安,杨国忠在马嵬坡被人碎尸万段了,李隆基痛失了贵妃和安王,历经千辛万苦到了蜀地,结果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称了帝,他也只能被迫成了太上皇了。

呵呵呵呵……哎,我还听说啊,现如今,李亨虽然把李隆基从蜀地接回长安了,可是说是赡养,实为软禁。一朝天子沦为了囚犯,实在是生不如死啊!”

“穆大哥!”

“哎,穆兄慎言!”

我和杜秀珍大惊失色,这个小穆,怎么说着说着又口不择言了,身为钦差,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妄议国事也就罢了,怎可还直呼太上皇和当今圣人的名讳?还加以取笑?他就不怕杀头吗?

我咳嗽两声,赶紧岔开话题:“好了好了,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就别提了。哎,既然你现在是以朋友的身份接见我们,来客了,你就这样?也不请我们吃杯茶?”

小穆看了我们一眼,恍然大悟般走到门口,大喊一声:“来人,上茶!”

转瞬间,果然有小厮捧着三杯茶过来了。

看着热气腾腾的香茶,我松了口气,看来他住的地方虽然简陋,可是只要吩咐,该有的东西还是有人伺候着。不过他这脑子,是不是该找李回春给他瞧瞧?

杜秀珍端起茶小抿了一口,又将书架上的另一个画轴打开,念道:“好一个‘高山流水’!”

我看去,小穆刚才提到的应该就是这幅字了。我不太懂书法,哦,其实老实说,是一窍不通,不过抛开字体什么的不评价,单看这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就觉得也是练了不少时日才能写出来的。

左侧还有两竖排小字:赠友穆悠,天宝十四年四月十八,李旭。

“高山流水”的故事我倒是听人说过:伯?弹琴,?期聆听。刚开始,琴声似巍巍的??。?会?后,琴声?似奔腾的波涛。?期皆一一道明,成了伯牙的知音。?期死后,伯?摔琴,断弦,觉得世上再也没有像?期那样的知?值得??为他弹奏了。

李旭,应该就是安王的名字了,他是自诩俞伯牙吗?小穆离开了长安,安王便没了知己,才会托人千里迢迢给远在夷陵的小穆赠了一幅字。

三年了,这幅字依旧完好如初,小穆还把它带到了襄州,一定是视若珍宝。只可惜,如今听众仍在,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弹琴之人了。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