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这笔生意亏了(1 / 2)

加入书签

时间总是匆匆,转眼路以卿和沈望舒便在西北待了三年。

三年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曾经让整个西北都激愤不已的和亲早已经成为过往,便是门前晒太阳的大爷大娘,如今都不爱跟小孙子说这段了,因为说起来都觉得丢人。

而在这些长辈口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对象始终只有卫家军从以往卫家军保家卫国的忠诚勇猛,说到如今卫家军衣食无忧的富足,再说到他们对卫家军的向往。

从小听着卫家军故事长大的小孙子含着手指满脸向往“爷说卫家军里从来不缺吃穿,夏天有新衫,冬天有毛衣,隔三天还能吃顿肉,等我长大了也要去卫家军当兵”

晒着太阳的老大爷便摸摸小孙子的头,笑道“当兵可不只是为了吃穿,还得打仗呢。”他说到这里不知想到了什么,敛去笑意顿了顿,才又道“孙儿有志气,等你长大就去卫家军吧。”

小孙子并不懂爷爷为什么不笑了,只问道“那我什么时候才长大啊”

老大爷看看还没锄头高的小孙子,随手比划了一下“至少得长这么高,等你拿得动刀枪了再说。”

小孙子抬头看了眼爷爷比划的高度,顿时鼓起腮帮子一脸泄气,决定今晚开始就多吃半碗饭。吃得饱饱的,也好快些长高长大,长大参军就有肉吃,有毛衣穿了

西北之地民风彪悍,久战之处也少有畏战之人,与这小儿一般志向的少年并不在少数。他们或许和小儿一般想着参军混个吃喝,也或许少年热血未熄,想着保家卫国。总的来说,西北的百姓是不反感参军的,也是因此卫家军这三年来招兵的效果卓著,十万编制也早就满了。

有着十万大军驻守,凉州以西的西凉再次恢复了热闹。卫家军拱卫着边关,而在大军后方却慢慢建起了城池,名为西凉的城池不仅为军队后勤,也接受四方商贾往来。

西凉城门处,一身轻甲的卫景荣策马入城,马蹄哒哒奔向了城中一处宽大的宅院。

这宅子并不是将军府,可卫景荣来此却如归家般自在。门房见他来了也不拦,顺手接过卫景荣扔来的缰绳,还听他问道“你家郎君在家吗”

门房接住缰绳牵了马,闻言答道“郎君在家,少将军自去书房寻吧。”

话音落下,卫景荣已然消失在门口了,门房的声音也早落在了身后他不过顺口问一句,想也知道路以卿是在家中的。没别的原因,就因为这人太宅,他来十次至少九次能逮着人。

一路脚步匆匆,卫景荣熟门熟路就往书房去了他与路以卿交好,自从这宅院建起来,他也不知往这里跑过多少回,如今走在这院子里比将军府还熟直等走到书房门口,卫景荣这才停住脚步敲了敲门,保留着身为客人最后的那点客气。

门敲了三下,书房中清朗的嗓音便传来“请进。”

卫景荣得到应允这才推开了房门,又先探头往里看了眼,发现沈望舒不在房中,这才放松的走了进去“今日真是难得,怎就你一个人待在书房里”

路以卿和沈望舒黏糊也是出了名的,两人大多时候都是形影不离,包括书房这等地方也是两个人共用的。是以卫景荣时常过来,都会撞见沈望舒,因而在进门前养成了敲门的习惯没办法,小路平时总是大方,可对上她媳妇就变得小气得紧,旁人多看上一眼都可能不高兴的。

卫景荣也承认沈望舒长得很美,这西北这地方被风沙吹了三年也没损了那美貌。可他对朋友妻确实没兴趣,因此旁处都可以大大咧咧,唯独在这事上自觉学会了避嫌。

路以卿将这些都看在眼里,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是满意的。

此时她也不回应卫景荣的调侃,反而扬眉问道“你这几日不是守在军中训练你的神机营吗,怎么又回城来了,还跑来找我”

卫景荣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当下便从怀中掏出个册子凑了上去“这不是有事寻你参详参详吗。这是军中的花名册,如今咱们卫家军三军七营齐备,原本的十万编制终于满员了。可是你也知道,咱们军中的待遇传出去,来报名参军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卫家军在西北的威望本就很高,放出招兵的风声后,很快便有人来投军。再加上如今卫家军的待遇不是三年前可比,抱着各种目的前来投军的人就更多了。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个谁也不愿意提的理由,那便是三年前的和亲过后,两国一直休战,没有仗打白领军饷,就更有人乐意来了。

卫景荣说是终于满员,实际上卫家军的十万编制早就能招满了。只是路以卿不愿意掏钱养吃白饭的,因此这三年间参军的人都得先通过集训考核,考核过了才能加入军队,不过的人统统淘汰。便是如此精挑细选,如今十万队伍也已满员,就是卫景荣看着还有些不甘心。

路以卿一看便知,卫景荣是还想招兵,只是再招不仅超过朝廷的定员,就连当初与路以卿的约定也超过了朝廷那边卫景荣理都不想理了,但路以卿这个衣食父母他可不敢逼迫得罪。

接过卫景荣递来的花名册,路以卿翻开瞧了两眼。薄薄的册子自然不可能记下十万大军的名姓,只是大抵记录下某某将军,帐下多少兵马,二十以下的少年人有多少,四十以下的青壮又有多少。

总的来说,如今的卫家军也走了精兵路线。别说新兵都是精挑细选,就连早年间征战落下重伤残疾的,也都已经给过抚恤离开了军中。他们或者回乡,或者被分派去做了其他事,总归能留在这花名册上的人都是能上阵杀敌的,半点水分都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