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约谈(二)(1 / 1)

加入书签

众人听了都没言语,李晓也不说话,微笑着看着她们。等了一阵,李晓才慢慢地说:“一个月地底薪也差不多了。说实话,你们不拿这点钱也不会饿死;拿了这钱也不会发多大的财,何必非要整的这么伤情分呢?”

还是那个脾气倔的人发言了:“一个月的底薪太少了吧?才一千多。”

“嗯哼——”李晓笑了:“不用上一个月的班就有底薪拿,还嫌少?我只有这点权利,你们不愿意我也没办法,那就只好等着开庭了。”

“小李,”有人开口说软话了:“你给刘总说下嘛,多给我们点,两千吧,凑个整数。”

还没等李晓回答,就有人不同意了:“两千好少哦,以前隔壁厂逗赔的六千……”

“就是,太少了……”

就在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时候,李晓站了起来,笑着说:“你们慢慢商量,商量好了叫我。”说完就出去了,来到车上,坐着休息。

石姐见她上车,问她:“谈好了?怎么样嘛?”

李晓摇摇头:“得寸进尺这些人,等她们去商量,我懒得听了。”李晓这也是说的心里话,虽然自己也是打工的,但是她觉得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像这种工资你拿了,各种补贴你也拿了,还这样来找老板要钱有点说不过去,就像王媛说的,“昧了良心发财”。

“她们说什么了?”石姐看着李晓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就追问了。

“他们嫌一个月的底薪太少了,有的要两千,有的还说要六千。”李晓说起来都觉得这些人太无理了:“我不想跟她们谈了。这些人就是故意来讹钱的,越谈她们要得越多。”

“妈哟,老子一分钱都不得给。”石姐听了更加生气了,招呼李晓:“系上安全带,我们走了。管的这些人的哦,我们就等到开庭。”

“那我还是去跟她们打声招呼,反正来都来了,把我该做地做了,到时开庭她们也没话说。”李晓给石姐解释一通就要下车。

“小李,”在李晓拉开车门的时候,石姐见住她,又嘱咐了一句:“不要让步,莫虚她们,出了事哟负责。”

“好的。”李晓答应着关上车门,又进了会议室,看着众人还在讨论,李晓笑着说:“你们慢慢考虑,公司有事,我们就先走了。”说完李晓就转身往外走。

“小李,”有一个工人叫了声:“我和解,钱什么时候给?”

李晓听到顿住脚步,回过头来说:“愿意和解的,我们明天去仲裁那签协议,签了就给钱。愿意的明天下午两点到。”

除了刚刚发声那个人,其他人都不作声,都在观望。这时,石姐又打电话来催了,李晓转身就走了。

在路上,石姐还忿忿不平,跟李晓一个劲儿地抱怨:“老刘平时最怕对不起工人了,你是知道的,过节普通工人都在发钱,有几个单位能这样?真的,这些人太没良心了,那时劳经理拖几个月不给他们发工资,还是老刘吵了他,硬生生截了他的货款,直接把工资给他们发了,结果还把老刘给告了,真的是养了群白眼狼。”

“算了嘛,这回遇到了,以后就注意点了。”李晓劝慰石姐:“主要是这个钱来得太轻松了,哪个不想得点嘛?”

“那你跟他们谈得怎么样嘛?”石姐稍微平息了下,又问李晓。

“刚我出来的时候有个人说愿意和解。”李晓把情况给石姐简单,讲了一遍。

“那你意思是要给他们钱了?”石姐还是气不平。

“这当然得刘总作主了。”李晓本着员工的本分谦恭地说:“我只是建议哈,”说着她看了看石姐,又缓缓地说:“如果像律师所说,他们的主张都能获得补偿,那还不如就补点给她们,也省点噻。”

“也不在乎这点钱,”石姐说得满不在乎:“老子宁愿多给点钱,拖死他们。就是开庭判了给他们钱,我也拖起不给。看哪个拖得起。”

李晓想了想,还是打算再劝劝石姐:“钱是不多,但是拖起好烦嘛。三天两头的找你,不得清净嘛。”

“管她的。”石姐似乎卯上了,言语间十分强硬,绝不让步。李晓见状,想着反正回去还得给刘总说,也许还要等股东们开会讨论,自己说了也不算,也就不再和石姐继续讨论了。

等回到办公室,果然刘总听了沉默了,叫来几个副总,说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只有一个副总说:“要不就给他们嘛,反正钱也不多,真开庭了影响公司形象。”其他人都没开腔,也不说同意也不说反对。

刘总更加沉默了,等了一阵,问李晓:“你跟律师沟通过,你觉得现在怎么处理最好?”

“如果能和解就和解最好了。”李晓冷静地说着自己的意见:“今天我们走的时候有个工人已经同意了和解,我跟他们说了,愿意和解的明天去仲裁委员会那里签协议,我估计他们应该都会去的吧。”

“既然他们同意了,”刘总听了就说了:“你该今天就把协议签了噻,不然又得跑一趟。”

“律师说了,”李晓也不着急,只是慢慢地平静的说:“即使签协议也要去仲裁委员会那签,让劳动局的人做个见证,毕竟要盖劳动局的章。不然私下签了,有些人反悔了又不得认账。”

“这样啊?”刘总听了有些吃惊:“还有这种人啊?”

“他们既然敢去申请仲裁,”李晓补充说:“那也有可能私下签了,过两天一想觉得不划算,又去起诉一回呢?反正他们都不讲道理了,不得不防噻。”

“行。”刘总见股东们都没发言,想了一下就拍板了:“那好嘛,明天你看着办嘛。记住千万不能助长他们的气焰。”

“这我知道。”李晓说,稍微顿了一下,接着又提出了个担忧:“我就怕他们这批补了,跟着过来的老工人知道后都会照样来索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