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兄弟过往(上)(2 / 2)

加入书签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老赵八岁左右。本应该继承家里牲畜的他,却被反常的父亲给送到了学校,让他去读书。

也不知道是谁对父亲说了什么话,让他突然有所转变,父命难违,所以老赵也就欣然答应了。

但也就是这件事,让老赵心生妒忌了。那时候他岁数也不大,所以一直敢怒不敢言。

知道赵老大十八岁的时候,他从另外一户关系不错的牧民口中得知了自家祖上的营生,貌似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

大到盖房上架子、装修打柜,小到把玩物件、雕刻抛光包浆,几乎是样样精通,甚至连一些玄术都会一点点,在草原上名气都是很大的。

这个人,也就是他们的曾祖父,听说还跟随过某个军阀游北打过仗,事变之后才成了国军。

其中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军队,最后来到的草原上结婚生子。

虽然经历坎坷,但是他的手艺却传了下来,一直到父亲那辈分,传到了他的叔父那边。

牧民说,赵老大的父亲现在还能干个二三十年,他完全没必要在这浪费青春,不如去跟叔父学学手艺,以后万一限制了放牧,也算是有个吃饭本事。

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啊。

赵老大还真就把这些话听到心里去了,等晚上父亲将牛羊归圈之后,就跟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想去跟在津北市生活的叔父学木工活,也算是艺多不压身。

没想到父亲却严令禁止他去学,说那玩意知识太多,他那个脑袋都学不明白,赵老大一个娃娃能学会啥?

父亲小瞧自己,还送弟弟去上学,两股火气碰到一起,终于让他爆发了。

明面上赵老大点头不语,但夜里他却从父亲的兜子里偷了五百块钱,趁着夜色跑到了临近的县城,在小宾馆住了一宿之后。

之后搭乘马车用了近一天的时间才到了县城,之后改乘火车来到了大城市津北市。

城市的外表是光鲜亮丽的,不过也是非常复杂的。

那时候正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行色匆匆的人群,让其略感迷茫。

天大地大,他要去哪找叔父?悔恨自己怎么脑子一热就来了这里,一边后悔着,一边开始找工作。因为偷父亲的钱马上就要花光了。

就这样,赵老大辗转了许久,终于找到了一份端盘子的工作。

之后的几十年里,他做过各种各样的活。什么装卸工,服务员都是好的,最艰难的时候是在ktv上夜班的岁月。

不仅常常要被领班骂,那里的“陪酒”小姐也是都不睁眼瞧他一下。

当然,有坏就有好的,其中就有一个叫阿莲的小姐对赵老大还是不错的。也许是看赵老大长相精神,或许他们有着相似的东北口音。

不过好景不长,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被哪个客人认出来了,最后传到父亲耳朵里。

在那干了不到三个月,父亲就气哼哼地找了过来,同时还带着自己的弟弟一同过来了。

几年没见,弟弟已经成年了。跟赵老大一样,有着叛逆的性格,脾气倔强无比。

听说是打架被学校开除了,父亲无奈才想带他去找津北的叔父学木匠活,没想到两件事碰到了一起。(那个年代的义务教育是可以开除劝退的。)

在外面混了几年,赵老大已经圆滑了不少。虽然对父亲的不公有些不忿,但想想事情已经如此了,追究太多也没了意义,便跟父亲一起劝弟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