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吕梁兵工厂成立!(1 / 2)

加入书签

独立团斩首部队在太原之中执行刺杀任务,筱冢义男幸免于难,参谋长楠山秀吉与两名参谋却没能躲过一劫。

前脚第一军参谋部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后脚八路军就发动了奇袭攻势,第一军的军事部署一时间彻底混乱起来!

参谋制度最早起源于德国,而且当时在德国军队盛行一句话:聪明懒散的人适合当司令,聪明又勤快的人适合当参谋。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司令主要负责的军队的主要作战思想和方针就行了,具体执行的人应该是军队的参谋长。

参谋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收集战争信息、分析战场形势、为军队主官出谋策划。

等到军事主官同意之后,负责具体实施。

简单点说,就是军事主管给出命令部队该怎么行动,参谋长就去具体安排。

在作战过程中,哪支部队冲在在前面,哪支部队作为预备队,哪支部队开赴在哪里,哪支部队掩护等等,武器弹药怎么运输、卸载、补给、如何攻击前方的敌人,又如何甩掉尾追的敌人。

大到几十万人的军事行动,小到每个士兵的吃喝拉撒等参谋长都要考虑进去,为军事主官提供最有效有快速的解决方案,然后需要军事主管同意之后就去具体执行指制定的计划。

参谋长的级别,相当于一支部队的二把手,也就是说参谋长相当于单位军事主官的副职。

比如团参谋长相当于副团长级别,旅参谋长相当于副旅长级别,师参谋长相当于副师长级别,军参谋长是副军级、军区参谋长相当于军区副司令员。

第一军参谋长楠山秀吉身为最了解第一军部队的人,整个部队的部署调动都依靠他作为主要制定者与实施者。

另外两名参谋则是他的左膀右臂,同样举足轻重。

他们忽然间被独立团刺杀成功,筱冢义男仓促间根本没办法寻找到能够代替的人!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第一军在遭遇忽如其来的战争时,筱冢义男的真实作用是远远不及参谋长楠山秀吉重要的。

毕竟筱冢义男只是负责第一军大方针,大决策,大方向,真正指挥作战的时候,还是得靠参谋部。

所以八路军与日军这一战,筱冢义男自知部队难以调动展开,只能命令部队原地驻守,调来飞机进行轰炸扫射支援,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当386旅旅长陈庚确认了鬼子没有增援部队赶来,又得到了独立团刺杀鬼子参谋部的消息后,岂能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在增派兵力进攻的情况下,仅仅一周多的时间,一连拔下太原地区外围四座县城和十几个村子,国军部队同样攻陷祁县,和顺等县城。

此刻国军与八路军虽然还未兵临太原城下,但已经将太原和阳泉日军的活动空间进一步挤压,让日军失去了大量转圜的纵深!

趁小鬼子病,要小鬼子命!

彭老总通过第一军的表现,再加上独立团提供的消息,果断再次下令对同蒲铁路北段、涞灵公路、榆辽公路展开全面破袭!

切断了鬼子的铁路运输线,再切断了鬼子的公路运输线,太原与阳泉方面的日军将彻底举步维艰起来。

只要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能够达成,那么只需要对日军的活动空间进一步挤压,用大量的地雷与战壕进行封锁,势必会将第一军困死在晋中地区!

有了全盘的规划构想,八路军各个驻地又一次掀起了生产地雷、手榴弹与炸药包的热潮!

水腰子兵工厂正在生产火炮等重型武器,对于这些产品无暇顾及,石楼与榆林兵工厂便必须背负起更大的责任与压力!

赵刚通过生产细节优化与人员调配后,两个兵工厂的生产值已经达到顶峰,想要再提升生产数量,已经再无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彭老总决定依靠并借鉴独立团的经验,在资源丰富的根据地再开设数座兵工厂,主要生产地雷,手榴弹和炸药包三种武器,由赵刚作为此项任务的带头者。

得到了总部的任命授权,赵刚立刻在特战排的保护下赶往总部,在列出清单、挑选适合的地点后,展开了小型兵工厂的建设生产工作,让八路军的军工厂产业开始正式破土而出!

八路军之所以比国军的武器装备差的太多,完全是因为缺少武器,弹药等补给,大部分要靠缴获,只有少量是靠八路军自有的兵工厂进行补给。

反观国军,在日军侵入华夏时就拥有兵工厂,并且在迁移中保留下来许多。

按照兵工署的统一部署,设备先进兵工厂百分之八十迁到重庆及其附近,百分之十五的兵工厂转移到桂、滇、黔一带大大后方,株洲、衡阳前线还保留了兵工生产中心点,以便及时补充前线。

武器就是钢铁制造的,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料,兵工厂也不能有什么作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军未雨绸缪,在日军兵临武汉的时候,将当时华夏最主要的钢铁资源——包括汉阳铁厂、钢厂、大冶铁厂等联合钢铁厂从武汉迁往重庆,此后改名为钢迁会钢铁厂。

在1940年后的五年间,钢迁会钢铁厂共生产生铁90000多吨、钢近30000吨、钢材15000吨,分别占抗战时期大后方钢铁总产量铁的90%、钢的65%、钢材的40%,为兵工厂的武器制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一切就绪之后,兵工厂开足马力开始生产,生产能力甚至超过了战前。

除了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之外,常规轻武器华夏基本都能自己制造。

抗曰期间华夏大后方有兵工厂32家,其中总厂21家,分厂11家。

众多工厂互相配合,使效率不断提高,质量日益改进。

在数年间,重庆主要兵工厂共生产各种枪弹8.5亿发,炮弹近600万颗,步枪近30万支,轻重机枪3万余挺,火炮1.4万门,掷弹筒6.8万具,甲雷42万多颗,生产手榴弹3500万颗,年产手榴弹500万颗!

抗曰战场所需的常规武器,诸如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手榴弹等大都能充足供应且有盈余,轻机枪、迫击炮弹、步枪及枪弹,也基本能满足需要。

自全面抗曰爆发,全国兵工厂西迁之后,重庆一时成为大后方最大的武器弹药库,供应了抗曰军队所需三分之二的枪械、弹药!

但是。

这些武器也是仅限于供应国军的。

以现在国军和八路军之间的关系,生产出来再多的武器都不会提供给八路军。

所以。

打铁还得自身硬,靠人不如靠自己。

八路军兵工厂起步时间较晚。

在八路军最一开始组建了军工部时,靠着收编整顿各修械所的基础上,先后兴办了4个步枪修造所、1个复装枪弹厂、1个炸弹厂和1个试验所。

其中,由八路军总部修械所扩建而成的军工部一所,设在黎城黄崖洞,是抗曰时期太行山区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兵工厂。

这个厂最多时有职工1500多人,一年生产的武器可装备16个团,是八路军在华北前线的重要军火生产基地,被朱老总称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晋察冀、晋绥和山东根据地也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数目不等的兵工厂来为八路军提供一定的武器装备。

想要创办兵工厂,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和器材必不可少。

八路军兵工厂的设备器材,除了少量采购,在初期主要靠征借和缴获得来。

八路军总部军工四所、晋察冀军区工业部第五所、胶东根据地第三、四、五兵工厂都是利用从日伪厂矿中缴获的器材组建起来的。

晋绥根据地还曾把从缴获的日军汽车拆下的引擎改作兵工厂的动力设备,在这一点上,赵刚也是同样是这么做的。

自行研制也是八路军兵工器材的重要来源,陕甘宁边区机械厂研制生产了包括子弹厂、炮弹厂所需的专用机床,化学厂所需的一整套火炸药生产设备,以及军工局炼铁部的部分机器设备。

他们还根据前线修械所的需要,研制一批4台一套的小机器,包括车床、刨床、钻床、铣床各一台,使用时一头牛就能带动,转移时两头毛驴就能驮走,深受前方欢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