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兵进榆林,贺龙师长的接见。(2 / 2)

加入书签

赵刚被贺龙师长闹了个大红脸,连连摆手。

“师长您实在是捧杀我了。独立团侥幸取得几场胜仗,全都仰赖战士们浴血奋战,不畏牺牲地顽强杀敌,我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是非常有限。”

对于独立团打下的战绩,华夏有目共睹,贺龙自然是耳熟能详。

他现在都很难想象,一个独立团是如何从弱小在夹缝合围中走向强大,歼灭日伪数以万人的部队,一个团分出了几十个团,彻底打开晋西北新局面的。

尤其是独立团开拔过来,坦克卡车开道,近百门火炮被牵引,无数轻重极强和肩抗火箭筒来到榆林时的场面,着实让他震撼到极点!

386旅独立团。

到底是怎么崛起的!

李云龙征战的那些年的过往,贺龙有所了解。

以他的实力,当个团长游刃有余,轻轻松松就能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脱颖而出,让部队实力迅速扩充。

可真要是说指挥大战役,用短时间发展成如今的模样,那却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

独立团真正崛起的原因,自然是面前唇红齿白宛如书生般的独立团军神赵刚身上!

“赵刚你也不要太谦虚。这一次我来,就是来当学生的,想好好听一听你的见地。还希望你不吝赐教啊。”

赵刚更是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贺龙元帅是他所敬仰的存在,如今却说向他求教,这怎么能让他淡定呢?

贺龙看着赵刚的窘迫,轻笑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是能够强军利民的好建议,我贺龙都会积极吸取采纳。我们八路军共同的目的,就是实现华夏团结,让人民当家做主。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赵刚你还是不要太过于拘谨才好。”

感受到贺龙师长的平易近人,赵刚的紧张感渐渐放松下来。

李云龙见有让赵刚露脸的机会,哪里肯放过?

当下连连怂恿。

“老赵,平时你不挺能说的吗?不是说来到榆林后把肚子里的能耐都抖搂出来的吗?”

“现在贺龙师长就在这儿,把你的那个发展建设和强军之路都说说,这样咱们也能早点把躲在太原的小鬼子给收拾喽......”

听李云龙的话语中透漏着对太原日军有所针对,贺龙眸子中闪过一道亮芒。

“赵刚,大胆地说说吧。比如目前我120师目前处境,对太原的针对方案,对根据地的建设,对军队发展方面都可以畅所欲言。”

赵刚深吸了一口气,彻底不再拘束。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简单说一下独立团的发展历程。”

赵刚回想起他刚来独立团时,独立团一穷二白的处境,士气低落的状态,开口道。

“我刚到独立团时,独立团刚刚经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败。那时候独立团兵力只剩下了半个团,武器装备更是极差,士气低迷到了极点。”

“我和团长李云龙当时通过商定,决心以一战扭转独立团困难的局面。”

“当时万家镇驻扎着皇协军第八混成旅,拥有着大量武器装备,距离我们有50公里的路程。如果我们白天开进,必然会早早被发现。”

“正所谓十五的月亮十六的圆,所以探定天气后,独立团恰逢初一残月,于傍晚开拔,对万家镇进行了夜间急行军,并在后半夜三时赶到万家镇。发起了无声无息的偷袭......”

贺龙听着独立团逆天改命的第一战,不由得双眼瞪大,充斥着不可置信之色!

仅剩下半个团的兵力,武器弹药极度短缺,居然敢向一个皇协军一个旅发起了突袭。

如果不是赵刚披露了作战细节。

这在他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关键是。

独立团居然还打胜了!

贺龙眼神之中尽是惊诧的神色。

“难怪了......”

“当时万家镇皇协军第八混成旅被国军歼灭,却没有人跳出来领功,感情是因为你们借用了国军的名头进行威慑使其丧失反抗意愿.....”

赵刚笑道。

“其实,我讲独立团翻盘一仗,是因为这一仗是我们独立团重大的转折点,也是第一场练兵。”

“当时,我们创造出了天时,利用夜幕笼罩熄灭灯火进行急行军,杀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来到万家镇,发现敌军密集度极高,在大风中适合火攻,而我们又控制了制高点,此为地利。”

“独立团此前战败后士气低迷,被老总评价为发面团,战士们每个人都憋了一肚子火无从发泄。在急行军中即便道路遥远,却在复仇烈焰下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欲.望,此为人和。”

“一场战斗,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即便独立团人数装备远远落后于敌人,独立团却能够在此战中取得全胜,即为关键。”

李云龙在一旁迅速补充道。

“更重要的是赵刚凭借一杆枪连灭敌营中七盏灯,让皇协军第八混成旅变成了睁眼瞎,完全辨识不清哪里是敌人,哪里是同伴,展开了自相残杀,让我们在战斗中捡了大便宜。”

赵刚轻咳了一声,不悦地望了一眼李云龙。

嘴上就没个把门的。

讲战术呢你看不出来吗?

“所以,独立团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数次以小博大,都是充分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三点。”

“如果这三点哪一点都不占,独立团又不得不面对战斗时,就想办法也要创造出有利条件。”

“其实正如我们八路军的麻雀战,袭扰战等,让敌军大部队没办法得到展开,只能被迫挨打一样,就是利用了地利的优势。”

贺龙师长点了点头。

“你说得确实极有道理。不过真正能把这三点利用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云龙接话道。

“所以啊,老赵知道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所以给干部们开设了军事课。不仅将老祖宗留下的兵法战略演变为现在对敌的具体策略,更是讲解了很多其他战场中发生的典型战例,让干部们能够从中吸取经验。”

“通过军事课后,独立团化整为零时,各个部队便能够开动脑筋对付鬼子伪军,一步步壮大自身。”

“我们老赵还说了,空有理论是不够的,战士们的训练也一刻也不能耽误。所以我们独立团的特训,都是老赵一手设计出来的,把独立团的战士们近身格斗和射击训练得都强过小鬼子,再配合上战术战法,自然是无往不利哇!”

赵刚黑着脸坐在一边,看着李云龙在那像个撅尾巴鸡似的,就差陀螺飞天了!

贺龙在一旁听着,既激动又感慨。

千军易得,一将难寻!

赵刚真是个将帅之才啊!

兵和将的最大不同在于:兵贵其勇,将贵其谋。

当兵的只要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就行了。

而作为将领,除了要在打仗时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做士兵的表率之外,更重要的还要知道仗该怎么打才能赢!

正如两个棋手对弈。

大家都是一样的子,通过运筹帷幄与谋划,却能够将棋局变得不再相同。

按照赵刚的讲述。

关于仗该怎么打才能赢,所涉及的范畴是非常广泛的。

兵法、阵法、地形学、气象学、后勤学、军队的组织、指挥管理等等,简直是花样繁多!

如果单单会指挥打仗也就算了,偏偏他对民生建设方面更有一套!

独立团最鼎盛时期人数有好几万!

如果赵刚在这方面没两把刷子,怎么可能养得起如此规模的部队?

在聊完军事后,贺龙又与赵刚就经济建设这一块展开了探讨。

这一下。

李云龙彻底没话可插了。

经济建设什么的平时全部是由赵刚进行打理,对他而言完全是个盲区,即便是想插嘴也插不上了。

随着赵刚与贺龙的对话持续展开,贺龙的眉头也皱得越来越厉害。

“生产大量枪械提供给百姓?”

“这样,怕是要出大乱子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