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五方会谈的交易(2 / 2)

加入书签

“团长,你提的条件虽然算是很厚的,可是对于新一团和新二团来说确实有些难以承受,孔团长的担心也很有必要。”

“团长,你先别瞪眼,你听我说的意见怎么样。”

“不如将条件变成您预期的一半,剩下的一半等他们慢慢进行交还,这样新一团和新二团不会上筋动骨,你也不会损失,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张大彪的提议,很快让丁伟与孔杰再一次陷入了讨论之中,李云龙则是在暗中朝张大彪竖了个大拇哥。

很快两人再次微微摇头道。

“即便是数量减少一半,那也需要5门山炮,5挺重机枪,7门92式步兵炮,15挺轻机枪,子弹5000发,对我们来说压力太大了……”

李云龙立刻摆手道。

“行了,刚才张大彪提到这一点我还犹豫要不要同意呢,现在看来我刚才说的话,就全都收回去吧!”

丁伟清了清嗓子道。

“老李看你性子急的,我话还没有说完呢。要不然你看这样行不行,装备给你一半,但是你兵工厂里面造的武器,尤其是手榴弹,分出一部分给我们。”

“我们也不要太多,50枚单兵火箭筒配500发炮弹,另外再加1000枚手榴弹……”

见到丁伟和孔杰想美事儿,李云龙再次驳回他们的意见,并且提高了价码。

在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中,双方的价格终于谈拢。

分别为丁伟与孔杰向李云龙支付6门山炮,6挺重机枪,8门92式步兵炮,19挺轻机枪,子弹6000发。

作为交换条件,李云龙向两团交付60枚单兵火箭筒配400发炮弹,另外再加800枚手榴弹和1000发鸟枪弹以及根据地换防。

最后李云龙提出了一个附加项。

“当然这一切我虽然和你们已经说好了达成了约定,如果赵刚回来全力反对的话,那么咱们之间谈成的件就只能作废了。”

“还有就是晋绥军358团如果没能撤离,那么咱们之前所说的一切也都成为了空谈……”

晋绥军358团是恒在几个团中间的大钉子,李云龙真就不敢让大后方完全空虚的情况下向清涧进攻,天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不可预知的意外。

条件完全谈好,孔杰与丁伟两人很快离开,并且相互进行商议,将来进入石楼后如何进行具体规划。

张大彪望着两人离开,这才悄声问向李云龙。

“团长,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让出石楼呢?”

“即便是我们要打清涧,完全也可以既占领石楼又能够发展清涧,这对于我们独立团来讲,绝对是利益最大化的最好方式呀!”

李云龙呵呵一笑。

“大彪啊,赵政委说的话或许你都给忘了。顾此失彼啊!”

“你以为我李云龙不想两边全占吗?咱们独立团毕竟只是一个团,旅长怎么可能眼见着独立团霸占两个县城而无动于衷?”

“所以到时候即便我不让出来,旅长也得想方设法的把地盘给我分出去。到那时候,咱们岂不是平白无故的亏了一个县城?”

很快李云龙面上露出了一丝狡黠之色。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咱们独立团接下来就要进入陕北了,清涧最适合作为我们的大本营。在那里我们不仅能够打下一片敌战区,更能够扩张出一个稳定的根据地。”

“既然独立团如同开弓的箭头打出去,那我们还留着石楼做什么用呢?”

张大彪眼睛顿时一亮!

“这么说起来,那我们独立团这笔买卖岂不是血赚?”

李云龙嘿嘿坏笑。

“我李云龙什么时候会做亏本的买卖?不过丁伟和孔杰也算是因此得到了好处,要不然石楼最后归谁,还完全说不定呢!”

“……”

关于独立团这一条进攻路线,自从回到石楼后李云龙和赵刚两人便进行过反复的商讨。

周边早已经进行过征兵,交口和通往吕梁方向的地区,已经属于其他部队的地盘,独立团跑到那里去征兵也不合适。

以独立团现在的情况想要继续扩张,也只有敌占区清涧是最好的选择。

在此也不得不说。

旅长陈庚着实是把他算计到了骨头里面,“逼着”独立团不得不拿下清涧。

清涧县,同样是在陕西与山西边境。

拿下清涧,毫无疑问相当于进入了陕西的第一步!

不过拿下了清涧,再往陕西内部进军也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了。

因为陕西的日军,数量实在太少了,还不够塞牙缝的!

纵观整个抗曰战争,日军对陕西的兴趣好像一直不强。

其实日军并不是对陕西没想法。

在整个抗曰战争时期,日军对陕西大大小小的进攻达到了20多次。

在1941年的中条山会战,日军曾在这里打过陕西6次,但每一次进攻都被打回去。

在那之后,日军就基本放弃了对陕西的进攻。

日军高层中有不少人曾表示,进攻陕西纯属浪费兵力!

陕西之所以在抗日战争中为什么没有沦陷,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陕西的天险。

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

陕西一直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黄河、秦岭构成了两道天险,进可攻、退可守,这里不沦陷,华夏始终有半壁江山。

第二是陕西对于日军的价值。

日军在进入华夏时,也知道自己无法占领华夏。

当时计划是逼迫当时的国民政府投降,然后将华夏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再进一步的从华夏攫取更多的利益。

但随着全面抗曰的展开,日军逼迫华夏投降的目的也越来越难实现,整场战争也开始朝着对日本不利的方向发展。

第三是日军当时实在是打不动了。

日军的多次进攻陕西都是渡河战役,而华夏守卫陕西,也基本围绕着守住黄河展开。

大军渡河有多艰难不用多说,更何况日军对面是一支组织度和士气都非常旺盛的军队,打不过来相当正常。

更重要的。

对于日本来说,要想逼迫华夏投降,自然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先进攻有重大战略价值的目标。

比如说工业重镇,粮仓华北以及当时的首都。

至于陕西,这片没工业、没农业,地形还复杂的地区自然不会引来日本太多的兴趣。

换而言之。

攻克清涧县后,基本就奠定了八路军在晋西北方向的绝对稳固地位,再也不用担心后院起火的情况发生,从而更好地集中力量,对山西境内其他日军占领区完成进攻!

在陈庚更大的深意中,是希望独立团在拿下清涧后,继续积蓄力量,重新拉起一支规模庞大,同样能打的部队,成为386旅团雪藏的尖刀。

在未来展开大规模战斗时,浴火重生的独立团重现战场,作为王牌部队出场,既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更是让独立团再建奇功。

那时的李云龙。

只要没再犯什么错误,凭借独立团打下来的赫赫战功。

即便是拥有更多的部队,怕是副总司令也不会再说什么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