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晋绥军的预谋,楚云飞部队的真正实…(2 / 2)

加入书签

“现在的情况我也说不准,我已经派出了一个排的兵力在城楼处加以部署,以备不测。你先说说和楚云飞都聊了些什么,关于义牒是怎么协商的吧。”

李云龙点了点头道。

“阎锡山明知道咱们独立团占了石楼,偏偏将和咱们独立团有所交情的楚云飞派到了义牒,其中图谋我还没有想清楚。但目前我们和晋绥军军的关系还不错,楚云飞和我们又有私交,我们也有能力在未来应对楚云飞的部队,所以我决定将义牒暂时交给楚云飞来镇守,彼此约定界限。”

“义牒及义牒以西的土地由他掌控不得过界,这样一来,我们独立团的新一团与新二团,再加上楚云飞,就可以保证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从而让我们独立团可以向东北方向发展。”

“楚云飞出手也当真是阔绰,表示义牒他不白占,两门94式75mm山炮和7枚炮弹作为交换条件,可以说是放了大血啊!”

在李云龙看来,八路军的一个团都很难有两门94式山炮,楚云飞直接就送他两门,当真是慷慨至极!

而落到赵刚耳中,却是轻哼一声。

“两门山炮就换了咱们有公路可扼守的义牒,楚云飞当真是好算计!两门山炮?他楚云飞有一个炮兵营,还在乎这两门从鬼子手里缴来的山炮?”

听赵刚说楚云飞有一个炮兵营,李云龙不禁大感错愕。

“老赵……你在胡扯什么?楚云飞不过是一个团的编制,怎么可能会有一个炮兵营的?”

也难怪李云龙难以想象楚云飞部队的实力。

在抗曰战争中,最一开始时华夏军队装备的主要火炮就是迫击炮。

以中央军精锐来说,一般在每个步兵营编一个2门制的迫击炮排,每个步兵团有6门迫击炮可用。

在地方军中,一般也有团属迫击炮连。

比如29军的步兵团属迫击炮连装备4门迫击炮,滇军60军的步兵团属迫击炮连装备4门迫击炮,粤军的步兵团属迫击炮连装备4到6门迫击炮。

当然,有特殊情况下,地方军部队装备迫击炮较多者,如川军的刘湘部。

也有地方军装备迫击炮较少者,在川军中后一种情况也很典型。

相对于国军的各路军队来说,八路军当时又装备了多少火炮呢?

1937年全面抗曰战争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全军下辖3个师和总部直属部队,总计约45000到46000人。

在各师的编制表中,都有一个炮兵营,但实际上炮兵营中却是没有炮的。

其中115师的炮兵营由红74师一部改编,120师的炮兵营由赤水警卫营改编,129师的炮兵营由红30军改编。

也就是说这几个炮兵营其实主要是地方红军改编的,虽然都编成了炮兵营,但很显然蒋委员长是不会发山炮给八路军的。

毕竟就连中央军的精锐师,很多都没有师属炮兵营,老蒋当然不可能这么大方!

在八路军编成后,主力部队开赴抗曰前线,这些直属营大多留守后方。

因为名不副实,所以不久之后便调整编制,合并编为警备团,成了名符其实的步兵部队。

那么当时八路军中真的就没有炮兵部队了吗?

有,只不过是真正的炮兵编制是另外的。

在红军长征中,大部分火炮损失,最终只有红二方面军所带的1门山炮到了陕北,后来红军又在东征中缴获了数门山炮。

1937年1月,红军的所有山炮部队合编为一个山炮连。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除了下辖3个师之外,还有个总部直属特务团,而这个山炮连就在特务团的编制之内,全连一共有4门炮。

也就是说,4万多人的八路军,只有可怜的4门山炮!

而当时日军随便一个步兵联队,其直属联队炮中队便装备有4门山炮,而且日军火炮的性能及备弹,还要远远超过八路军!

当然。

当时八路军也装备有迫击炮,都是具体装备到各师。

比如115师当时有两个迫击炮连,其中一个是343旅迫击炮连,由原先的红1军团迫击炮连改称,全连辖2个炮排、4门迫击炮,1个弹药排,1个步兵排,1个杂物排,全连一共有120多发炮弹。

平型关战斗时,343旅迫击炮连也参战了。

战斗中迫击炮打掉日军的头尾汽车,随后配合步兵围歼包围圈内的日军,为战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受到了嘉奖。

值得一提的是,国军撤离时往往会遗弃不少弹药,所以有的战士便到国军遗弃阵地上碰运气,结果果然发现了大量炮弹,计有1000多发。

可以说,这批炮弹的发现对保障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迫击炮火力的可持续性发挥了很大作用,否则一共只有120多发炮弹,实际战斗中又不敢全部打光,炮火支援减弱,必然会加大部队的伤亡。

115师除了343旅直属的这个迫击炮连外,其实344旅也有个迫击炮连,不过这个连不是旅部直属,而是编制在了688团中。

这个迫击炮连的前身是红15军团迫击炮连,不过只有2门炮,在现在的记载中,很少看到这个迫击炮连的参战记录。所以很多资料提及115师炮兵的时候,便只说343旅的迫击炮连。

但实际上115师当时总计是有2个迫击炮连的,一共装备有6门迫击炮。

120师的炮兵,其实也是2个迫击炮连。

分别是红2军团第4师迫击炮连改编的358旅第715团迫击炮连和红2军团第6师迫击炮连改编的358旅第716团迫击炮连。

这两个迫击炮连一共装备有4门迫击炮,炮弹一共有86发。

在716团首战雁门关时,就有团属的迫击炮连参战。

当时八路军的炮少、弹少,但迫击炮手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只不过像平型关战斗那样,在战前就发现大量友军遗弃炮弹的情况,毕竟只是偶然的。

716团的全部炮弹估计也只有40多发,实际战斗中是打不了多少的。

实际上别说是炮弹了,就连子弹也不充裕!

因此,八路军都是一轮火力射击后就开始白刃冲锋,所以战斗中的牺牲就会比较大。

在当时八路军的对日作战中,只有极其重要的战斗迫击炮才会投入战斗,一般情况下都是无炮火支援情况下的作战。

八路军129师当时也装备有迫击炮,一共有6门炮,炮弹合计67发。

385旅769团和386旅772团有迫击炮连,在阳明堡战斗时,769团迫击炮连便投入了战斗,也夜间轰击了日军的飞机场。

所以综合来看,在1937年全面抗曰战争爆发时,八路军全军真正的炮兵一共是7个连,有20门炮。

其中总部直属特务团山炮连有4门山炮,115师2个迫击炮连有6门炮,120师2个迫击炮连有4门炮,129师2个迫击炮连有6门炮。

相对于4万多人的军队规模而言,4门山炮、16门迫击炮的火力阵容实在是比较寒酸的。

而且更严重的是炮弹问题,山炮弹的统计没有看到,但估计极少。

因为在1937年的战斗中,八路军山炮部队没有参战记录。

迫击炮的弹药量343旅迫击炮的备弹是最多的,每门为30发,其余120师和129师迫击炮的备弹量只有每门10余发。

所以在整个1937年的战斗中,有的迫击炮参战的战例只有平型关战斗、雁门关战斗、阳明堡战斗、黄崖底战斗和广阳战斗。

在劣势的装备条件下,八路军的弹药根本经不起阵地战的消耗,所以在战争时,敌军一般进入伏击圈后,八路军展开白刃突击,敌军就垮了,往往就能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但1937年的日军非常顽固,往往死不投降。

这就使得八路军作战的代价很大,而缴获却相对不多。

缴获少的话,必然又会影响到下一次战斗。

所以很多时候,八路军不得不主动与日军打白刃战,为的就是以更少的弹药消耗去解决战斗。

而在日军火力强、白刃战能力也很强的背景下,这种打法无疑付出的牺牲也会更大。

现在抗曰战争已经打了好几年,八路军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八路军,尤其是独立团更是富得流油。

所以在李云龙的旧思想旧观念中,对于楚云飞358团实际战斗力还是有所低估。

直到赵刚说出来后,李云龙这才耸然动容!

“你以为358团一个炮营就完了?告诉你,他除了一个炮营以外,还有四个步兵营,团直属队!其中一营是个加强营,人数接近有2000人!按照他们的实际人数,至少得有7000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