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风里,雨里,我赵刚在这里等着你!(2 / 2)

加入书签

1933年的时候,一个月能生产75野炮9门,75步兵榴弹炮9门,105榴弹炮5门。

抗战时期,华夏的火炮资源很少,主要是没有各种合格的钢铁,后来除了迫击炮外,军工厂生产的火炮数量十分的少,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只能从外国进口。

对于华夏的这种困境,赵刚现在也是无能为力,更加长远的打算,现在肯定是实现不了的,只能顾及到眼下。

“老李啊现在想要大规模量产武器装备,最受到制约的还是在钢铁上。如果能够寻找到合适的铁矿,那将会是在原材料上面的极大补充。”

“以我的了解。日本对钢材的需求在1931年时仅为172万吨左右,1933年即达创纪录的276万7千吨,1936年更上升到432万8千吨。”

“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当华夏的钢铁企业处于生不如死的状态时,日本的同行们已经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在如此巨大的差异面前,怎么能让日本人止住侵华的脚步那?日本人自然是越走越远,最终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赵刚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自从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华夏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战场直接摆到自家的院子里,刚一开局又被对手切断了海上交通线。”

“对于华夏钢铁企业而言,虽然因中外交通的断决,国外钢铁产品来源中断,不再存在竞争问题,然而麻烦反而更大,随着日军的逼近,企业已陷入绝境。”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占领平津地区的同时,也将包括石景山钢铁厂、龙烟铁矿及已开采的30万吨铁矿石一起占为已有。”

“日军攻占山西之后,又占领了山西阳泉铁厂,太原铁厂等企业。日本人占领这些企业之后,马上开始谋划让企业恢复生产,以达掠取资源之目的。”

“这与日本钢铁工业的特殊情况是分不开的,日本自身缺少铁矿,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为了节约成本,日本又喜欢进口生铁或者废钢铁用于炼钢。同时,也进口粗钢,用于轧制钢材。”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畸形的生产结构。钢材大于粗钢,粗钢又多于生铁,生铁又大大超过铁矿石,因此日本对于铁矿石,生铁,甚至粗钢都有相当大的需求,自然对于如何掠夺资源丰富的华夏,以满足其需求的事情充满了热情。”

“现在日本在抗战期间,在华北地区正大肆掠夺成千上万吨的铁矿石,除了供应日本本土外,也供应东北的日本钢铁厂,还有一部分直接就地进行冶炼。”

“用咱们华夏人创办的石景山钢铁厂、山西阳泉铁厂、太原铁厂,以华夏的铁矿石与煤炭为原料,为制造屠杀中国人民的武器提供钢铁原料,此为华夏人之大耻也!”

赵刚的语气愈加气愤起来!

“当华夏北方的钢铁企业被日军侵占之时,华夏南方的钢铁企业为了避免同样的命运不得不纷纷内迁,与其他企业一道,由上海等沿海地区,向武汉等内陆地区迁移。”

“无法搬迁或来不及运走的设备,不是炸毁,就是投入江中,反正绝不留给日本人。随着战局的发展,武汉等地也不再安全,许多企业又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内迁,向重庆等地搬迁。”

“内迁虽避免了被日军掠夺的命运,但生产不得不中止,生产设备损失巨大。毕竟钢铁生产所涉及的许多设备多不便于搬迁,甚至无法搬迁。即便可以搬迁的,也往往来不及时运走。运输的过程中,更会因各种原因出现损失!”

“与此同时,由于中外交通的中断,华夏军队的军火供应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虽说外援一直没有断绝,但那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求人不如求己啊!”

“最后只能依赖于兵工厂增加产量,然而军工生产所需的各种钢材原本是依赖于进口的,如今已失去了来源,仅靠有限的库存又维持不了多久,最终一切的关键又指向了华夏的钢铁工业,也是唯一的希望之所在了!”

“当解决军工生产之所需,保证军火供应的任务,落到刚刚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之重创的华夏钢铁工业身上时,那局面完全可以用绝望来加以形容!”

“现在我知道想要改变整个华夏的占据,单靠咱们独立团一部是做不到的。更是需要各路军队共同努力才有希望完成。”

“现在我们独立团已经拥有了近20辆卡车,如果能够寻找到铁矿石,兵工厂就能够得到一部分材料的补充。如果找不到铁矿石,我们能够掠夺鬼子的钢材也是极好的。”

“现在咱们独立团已经逐渐兵强马壮,在完善自己军备实力的情况下,应该主动的寻找一些战机,从钢材和铁矿方面进行入手,给咱们根据地其他部队能够生产出更多的武器,这才是当务之急啊!”

一番话说下来,李云龙陷入了沉思之中,半晌后说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之前说过,打仗就是在烧钱,我以前还不是特别理解。在我想象中,咱们没有装备,就去鬼子手里夺,没有粮食,就去鬼子手里夺。”

“但现在我想明白不少事。就像你刚才说的铁矿和钢材,其实和粮食生长出来是一样的。那也得需要土地种才行。”

“现在鬼子将咱们的铁矿全都占着,就好比是地主霸占了佃户的土地,不让他们种地一样。早早晚晚都得被饿死。我们既要打倒地主,还要抢回土地,这样才能真正的翻身做主人!”

赵刚欣慰里点了点头,李云龙其实一点都不笨,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聪明,只不过他没有得到系统的教育,不然成就远非如此。

不过他现在还有足够多成长的时间,等到将理论完全与实践相结合后李云龙,必然能够在抗日战历史上勾勒出更为浓烈的一笔。

两人在畅想未来过后,李云龙忽然问道。

“孔杰与二营沈泉的事情到最后到底是怎么收场的?我今天去总部去的急,也没来得及问。”

一听李云龙问到这事儿,赵刚不由得笑了起来。

“要说这沈泉,可真是挺有猪腰子的。一杆枪,一颗子弹都没给孔杰,倒是把之前发给他的一根金条和一些大洋全都当做抵扣之资。孔杰到最后眼见着将武器拿回去无望,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李云龙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沈泉这兔崽子,这是舍不得他手中的那些枪啊!不过他这么做就对了,只要有枪,什么金银珠宝未来抢不回来?就是金条在再金贵,那也没有手中的队伍有枪有炮来的实在。”

“以我对孔杰的了解,现在沈泉算是跟他得闹生分了,这可算是咱独立团的好消息呢!我看看以后,他还敢跟张大彪炸毛不?”

赵刚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李云龙。

“沈泉再怎么说,都是咱独立团的人。和张大彪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你可不能在这里搞区别对待呀!”

“现在独立团已经是上下一心,算是彻底的拧成了一股绳,在这个时候你团长要是带头搞分裂,那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到了最后,李云龙一本正经的问道。

“老赵啊现在鬼子三个旅团损伤惨重,你觉得鬼子能善罢甘休吗?”

赵刚端起酒碗喝下了一大口,随后蹲回了桌子上。

“哈~暂时来看没有什么危险,不过过一段时间之后可就不好说了。”

“在日军里面一直有一支山地特种部队,日军大部队没能取得成果,恐怕这只特种部队,已经要按捺不住了吧!”

赵刚的眼睛危险的眯起,想到了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

山本一木。

快些袭击八路军总部吧!

风里,雨里,我赵刚在这里等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