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出击汾阳,第九旅团来袭!(2 / 2)

加入书签

在二战期间部分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机械化能力,就比如美军和德军,一个步兵师可能就要装备上千辆汽车,几乎是不再靠腿和骡马行军。

那么在东南亚战场的日军呢?

二战期间日军的装备虽然对比西方有些粗糙,但他们也什么都不缺,要坦克有坦克,要汽车有汽车。

但至于性能和质量方面,那就不一定是最好的了。

二战期间日军所使用的军用车辆,不是具有武装攻击能力的装甲坦克车辆,只是运兵运输的普通车辆。

1、95式挎斗摩托车

这款军用摩托车并非是日本纯国产,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深受美国哈雷摩托车的影响,所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期间,日本与美国哈雷摩托车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得到了哈雷厂商的生产许可。

在1935年就制造出第一辆美式哈雷摩托车,搭载了1200cc的发动机,还被称作为“黑铁”95式。

加上挎斗,这样不仅可以让车身稳定,挎斗里面还能乘坐一个人,再架设一挺机枪,就具备战斗能力,但是摩托车身上的不少重要组件,还是源自于美国哈雷原厂。

后期生产出来的95式挎斗摩托车,成为日军制式装备,同时还作为本土警察、高官护卫队的配备。

2、97式侧三轮摩托车

简单来说,97式侧三轮摩托车,就是根据95式挎斗摩托车的基础上衍生而来。

同样是源自于美国哈雷摩托车的技术,搭载28**的1200cc哈雷摩托车发动机,但97式属于仿制品,基本上实现了日本国产化。

除了发动机以外,重要零件不再依靠哈雷厂商,完全可以自己复刻,97式侧三轮摩托车,也被称作为“陆王”。

这一型号完全作为军用,并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中大量使用,当时大概有将近上万辆97式侧三轮摩托车在日军中服役。

3、昭和1式三轮摩托车

该型军用摩托车,也是根据95式和97式挎斗摩托车的基础上衍生而来。

它使用了97式摩托车的基本构架,并在车身尾部安装了一个由铁板焊接而成的车斗,并车身前部就像是现代踏板摩托车那样,空间更大更宽。

驾驶员的脚可以平稳放在上面,刹车也设计在了踏板上面,并车身为尾部放上两个横向车轮,就像现在乡下电动三轮车一样的结构,并车斗可以乘坐人员,或者运输少量的物资,驾驶稳定性要比挎斗式摩托车更强。

其车身采用焊接结构,也有很强的坚固性。

昭和1式三轮摩托车,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使用,并主要用于太平洋战场,作为飞机场或者基地的弹药油料运送载具。

4、95式四驱侦察车

二战期间日军大量采用的吉普车,由黑金公司生产,战时期间共计制造4800辆,主要用于军官乘用、巡逻、侦察、通讯等工作,原本车身是敞篷式设计。

不过考虑到天气等情况,在车舱尾部安装了一个由帆布制成的可折叠式车棚,可以展开覆盖整个驾驶室顶部,能抵挡雨天和沙尘等天气。

95式四驱侦察车,搭载了双缸四冲程v1af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3**,并搭配手动变速箱,前进三档后退一档,最大行驶速度为每小时70公里,并考虑到了北方严寒天气,强化了电机装置和供油泵装置,在寒冷的天气中不影响车辆打火。

它的尺寸长度为3.3米,宽度为1.52米,高度为1.68米,车身重量为1.1吨。

95式四驱侦察车,除了在东南亚战场使用外,也有大量应用在太平洋战场。

5、95式迷你自动货车

有人会好奇“自动货车”是啥意思?

主要原因是日本当时对机械的认知理念比较老旧,由于燃油汽车是可以通过发动机行走,当时的日本人认为发动机是自动化设备,而不是再靠骡马牵引,所以也就保留着“自动货车”的称呼。

绝对不是自动挡,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自动挡车辆。

95式迷你自动货车,是仿照美国雪佛兰迷你厢型车而来,搭载汽油发动机,但是性能较弱,产量也很少,只有部分作为飞机场的后勤车辆,会运输一些弹药、修理工具等。

6、丰田kb自动货车

它本是一种民用车辆,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该车充当军用卡车装备了军队,在1938年到1942年期间,共计生产了19870辆丰田kb卡车。

该车的配置方面,搭载了一台丰田制造的3389cc直列六缸ohv水冷柴油引擎,最大输出功率为65**,车身长度为5950毫米,宽度为2191毫米,高度为2219毫米,轴距为3594毫米,最大载重量为1.5吨。

在二战期间除了94式自动卡车外,丰田kb就是第二大主力,在战争结束后,丰田kb又重新回到了民用卡车领域。

7、丰田kc自动货车

它就相当于丰田kb的1943版,由于当时战争进入焦灼状态,材料资源已经供应不上,为了减少成本,除了发动机和引擎仓采用金属外,其余的车斗和整个驾驶舱等位置,都采用了木质结构。

有的会保留两个大灯,也有的会保留一个大灯,放置在引擎盖的前面,并重新改名为丰田kc型自动卡车,主要用于本土物资运输和太平洋战场后勤运输工作。

8、五十铃94式自动货车

二战期间,日军曾大量采用的一种通用型军用卡车,在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不仅仅可以运兵,还能运输一些弹药物资或卸掉车斗,改为防空炮车,工程车等使用。

它具备6x6驱动能力,车身重量为4.8吨,车身长度为5.3米,可以承重1.3吨的货物,车斗部分还可放上由帆布制成的棚顶,能运载10~12名步兵,94式自动卡车在当年的性能和适应能力很强,也受到日军的重视。

9、五十铃97式自动货车

它属于94式自动卡车的衍生型,也可以被理解为是4驱的低配版,车身比94式自动卡车要短一些,并采用前2后4的布局,而不再是6x6。

在中网部分只有轻微的改进,但发动机和本质的技术都是一致的。97式军用卡车也主要担任运兵,弹药运输等工作,多数装备给东南亚战场的关东军。

10、日产80型自动货车

当时专为复杂道路以及恶劣环境所设计的一种运输卡车,主要用于后勤弹药运输,后勤物资补给,很少用作于运兵。

在战前日产80型卡车,也属于民用车辆,但为了扩大机械化作战能力,所以也被征用为军用卡车,在当时它的表现很出色,后来还扩大了生产数量。

11、日产180型自动货车

多数人在神剧里面看到的日军卡车,基本上都是根据老款c10卡车改装成的道具,而真正的原型,就是这款日产180型军用卡车。

在外观和内饰方面,日产180型卡车,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美国福特v8卡车,它搭载了直列6缸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3**,百公里油耗为14l,比当时的德军和美军卡车要节省30%左右。

而且车身较大,皮实耐用,在日军军用卡车中,它排在第3位,在东南亚战场很常见。

12、98式铁路公路两用自动货车

根据94式自动卡车的基础,改进出来的公路铁路两用运输卡车,把橡胶轮胎拆除后,轮子可以兼容铁路,在上面平稳行走。

它还能在尾部牵引两个木质车斗,并满载士兵,对于发动机方面也进行了改进,**更强,行进速度更快。

但驾驶舱部分比较简陋,车棚直接用帆布来代替,而不再像以前的金属棚顶,但该型卡车在二战期间的数量很少。

13、丰田2式水陆两用自动货车

二战期间日本海军陆战队所采用的一种两栖式卡车,由丰田研发设计,采用四驱方式,全车身为金属焊接结构。

驾驶室在前部,后面还有一个巨大的乘员舱,一次可容纳15~20名士兵,能在1~2米深的水中行走,并车身尾部带有两个螺旋桨推动装置,但这种车辆在二战期间仅有198辆在日军中服役。

14、1式半履带运兵车

半履带车一般人都以为德军和美军大量装备,其实日军也曾研究过这方面的载具。

就比如在1943年,模仿德国sd.kfz半履带运兵车,研制了属于自己的1式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前部是两个橡胶轮子,并配备转向机,后面是履带结构,并采用后部驱动方式,搭载了一台134**的柴油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

车体采用焊接结构,并安装渗碳钢装甲,防御厚度为8毫米,车舱可搭载15名步兵,还能配合7.7毫米轻机枪使用,战斗全重为6.5吨。

1式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当年主要活动在太平洋战场,但其装备的数量也不是很多。

15、1式全履带装甲运兵车

它也是仿照德军履带式装甲运兵车,所研发的另外一种全履带式装甲运兵车,由当时的日野重工生产,在1941年定型。

驾驶舱分布在左侧,并且非常窄小,只能容纳驾驶员和副驾驶,而右侧是发动机,尾部是一个较大的乘员舱,不仅可以运兵,还可运载一些弹药和物资,也能牵引重型火炮。

搭载与1式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同样的柴油发动机,但车身较重,达到了6.75吨,行进速度只有每小时42公里。

车身长度为4.8米,宽度为2.2米,高度为2.5米,采用了与95式轻型坦克相同的履带,在乘员舱后部,还可以架设一挺92式重机枪,也可以安装由帆布制成的棚顶。

1式全履带装甲运兵车,有少量曾部署过东南亚战场,其余多数还是在太平战场。

16、3式履带式自动货车

根据传统卡车,与坦克履带所结合的雪地专用运输车辆,它并没有装甲防护,只是为了对应雪地和一些环境复杂的道路,履带的作用要远比6x6轮式更强。

车身的整体布局与卡车也是相同的,发动机在前部,驾驶舱采用对称式设计,尾部是一个由胶合板打造的车舱,既可容纳步兵,又可运载弹药和物资。

17、98式6吨全履带火炮牵引车

它是基于97式中型坦克的底盘改进而来,发动机在后部,仔细观察,包括油箱排气管等位置,都还有着97式坦克的基本结构。

动力系统搭载一台110**的dd6型水冷柴油发动机,最大行进速度为每小时45公里。

原本采用敞篷式设计,但可以安装帆布简易车顶,用来抵挡雨天和大风天气。

但它可并不是人员运送车辆,而是一种火炮牵引车,专门用于拖拽92式105毫米加农榴弹炮或者96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车内可容纳七名成员,而且也是炮组成员,98式6吨全履带牵引车。

当年主要活跃在太平洋战场,只有后期,少量的98式牵引车才来到东南亚战场。

18、日产70型乘用车

严格来说,它并不属于一线战斗人员的车辆,而作为后方军部和指挥部,高级军官所专用的乘用轿车。

当时日产的技术并不太完善,所以多数都模仿美国雪佛兰技术。

日产70型乘用车搭载了6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5**,配备手动变速箱,前进为三个档,后退一个档。

车舱内部宽敞舒适,属于将军和大佐级别的专用座驾,也同等于现在的c级或者是b级轿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