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 日军坦克与第十六混成旅真正实力!(2 / 2)

加入书签

该车和95式轻型坦克一样被大量运用于华夏战场,主要武器是6.5mm(早期型)或7.7mm(后期型)机枪,还有少量装备了37mm火炮,全重3.45吨,成员2人,最大时速为40km/h。

因其外形小巧玲珑,被形象地称之为“豆战车”或”小豆坦克“,设计初衷是用于战场侦察、弹药运输、巡逻联络。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该车在华夏战场上居然收到了奇效!

1937年8~10月,共50余辆94式超轻型坦克与100余辆89式中型坦克在华北地区大举进攻,连续攻占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广大地区。

1937年12月共有50余辆94式超轻型坦克支援着步兵蜂拥冲进南京城,并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第五款为97式中型坦克。

该坦克是日本在二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

这种坦克于1937年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部队。

它虽然名为中型坦克,实际上战斗全重只有15吨,只相当于别国的轻型坦克。

装备一门57mm短身管火炮,装甲厚度一般为25mm,成员4人。

由于重量较轻、火力较弱、装甲较薄,基本上不具备与敌方坦克作战的能力。

其特征为采用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炮塔不对称,装甲车体和炮塔为铆接结构。

97坦克及相关改进型号坦克的总生产量为2880辆,这种坦克被广泛用于日本侵华战争,东南亚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曾参加过南京大屠杀、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

第六种为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

该车是97式中型坦克的衍生型号,1940年设计定型,战斗全重15.75吨,4名乘员,装一门47mm火炮,携弹104发。

值得一提的是,华夏解放军装备的第一辆坦克“功臣号”即为该车。

于1945年11月,在沈阳日本人开的“918坦克修理厂”里被发现,由战士董来扶驾驶,先后参加了攻打锦州、天津等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授予“功臣号”荣誉称号,后来又作为头车光荣的参加了开国大典。

此外,由于后期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军在于美军交手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现有的轻型、中型坦克完全被美军吊打,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日军又在97式中型坦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改进,研究出了一式、三四、四式、五式中型坦克。

这些坦克由于几乎没有运用到华夏战场,在这里就不加以赘述了。

由于工业水平的巨大差距,在坦克等重武器方面,中日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日本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可以独立研制、生产坦克,而华夏在研制坦克上的经验几乎为零,这才是中日两军最大的差距,也直接导致了抗战的艰苦以及巨大的伤亡。

所以在听闻第十六旅团有坦克战车随行时,李云龙与赵刚瞬间意识到了战局有变!

在正常情况下,日本二战时战车旅团一般由两个战车联队编成。

而独立战车旅团除了两个战车联队,还编有步兵队、炮兵队、工兵队和整备队等附属支援部队。

只不过由于日军战车装备不足,除了少数战车联队外,其余战车联队多为减少战车数量,增加步兵、炮兵和工兵的混成型联队。

本次由汾阳赶来参与攻击八路军根据地的十六旅团,正是拥有战车的混成旅!

第十六混成旅共由联队本部、2个轻型战车中队、3个汽车中队、1个炮兵中队、2个工兵小队和1个整备中队编成!

眼下。

第十六旅团的战斗力已经无限被低估,独立团,还能够完成既定作战任务吗……

家中老人摔倒,就诊拍片后幸好并无大碍,只需要吃完在家疗养就好。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边带娃成长,一遍赚钱养家,每天为各种七零八碎的费用而努力,已经成为了绝大中年人生活日常的一部分,各种喜乐悲欢,冷暖自知。

今天的更新字数偏少,更新时间同样偏晚,请各位读者大大们谅解……

收拾好糟糕的局面,微笑启程再次出发!

你好,中年人!

无耻求票,奥利给!

?(???w???)?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