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蒋委员长嘉奖令!三路日军混成旅即…(2 / 2)

加入书签

赵刚和李云龙紧着躲闪,孔杰在屁股后面紧着追,丝毫不给二人喘息的机会。

李云龙被逼到墙角之后终于忍不住了。

“孔二愣子,差不多就得了啊!我这紧着躲你,你咋还咄咄逼人呢?当时一线天方向战事紧张,我要是去慢了一分,咱们的同志就得糟了小鬼子的毒手,到底是你的军功重要,还是咱们同志的命重要?”

孔杰勃然大怒!

“放你娘的屁!我孔杰是那种置同志生命于不顾的人吗?还是就你李云龙仗义,别人都是小人?你李云龙带兵去增援,我孔杰绝无二话。但你为什么就让我去布防根据地,而不是第一时间带兵去增援一线天呢?”

眼见着孔杰与李云龙越闹越大扯,赵刚知道自己再不说些什么,搞不好俩人就要大打出手,当下横到了两人中间,将两人各自推到一旁。

“吵吵个什么玩意儿?两个团长因为这点儿屁事儿闹来闹去,让战士们听见了丢人不丢人!”

“实话告诉你们吧!李家坡灭掉山崎大队只是开胃小菜,接下来的战斗才是真正的大席!”

“对于别的团来说,接下来的战斗可能会打的异常艰难。但对于咱们独立团来说,那就是开了一顿不限量自助餐!”

赵刚拉扯着二人来到地图前,用木鞭敲了敲地图。

“一个山崎大队算什么?最多就算得上是只鱼饵!”

“根据可靠的线索,16旅团和第9,第4旅团已经朝着咱们根据地全面进发,日军一个旅团多少人?这三个旅团又是多少人?咱们能在接下来的战争之中歼灭多少日军,捞到多少好处,你们好好自己算算吧!”

孔杰副团长凑前一步,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三个旅团……我了个乖乖!难怪让我提前进行布防,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仗啊!”

ps:进犯八路军根据地的三支旅团(选读部分)

本次朝根据地进犯的三只旅团,其中日均16旅团为独立混成16旅团,在山西汾阳编成,隶属于第一军。

第九旅团,第四旅团,同样为山西地带的混成旅团。

这里需要重点提出,这里的第四旅团为山西的混成旅团,而后续提到的伏击日军部队的第四旅团并非是第四混成旅,而是真正的精锐第四旅团。

ps2:关于日军旅团的规模建制(选读部分)

这是日军部队的一个编制。

“旅团”位于“师团”和“联队”中间,可以对应我们的“旅”级单位,是规模最高级的战术单位。

华夏部队编制为班,排,连,营,团,旅,师,军,集团军。

日军部队编制为伍,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军,方面军,总军

如今的自卫队依然是差不多的编制,中队-大队-连队-旅团-师团。

因为是非战时,所以没有小队编制,当年的鬼子也是这样。

这个“旅团”其实是很尴尬的,他们没有直接指挥的本部队,只能夹在师团长底下管理联队。

日本军队最开始的制度是“镇台”,这个单位不是师团也不是旅团,镇台下辖的单位叫“营所”,这个营所相当于联队,一镇台有2-3个营所。

镇台部队出动时,就会被称为“旅团”,镇台司令官就是旅团长。

当时还有个职位叫“监军部长”,监军部长分为东、中、西部三个,他们各统辖2个旅团,在战时临时编成“师团”组织。

镇台制度被废除后,日军部队便水到渠成地转成了师团制,各镇台升级成了师团单位,如日军的第五师团,就是这时候由广岛镇台升级成为“广岛师团”。

但是,原有的“旅团”就尴尬了,上面出来个师团,下面的营所变成了联队,他们被夹在了中间。

日军无法取消这个单位,便干脆在联队以上编了两个旅团司令部。

日本的旅团在战时多以2-3个联队编成,人数5000-7000人左右,多的上10000都有,联队长一般军衔为少将。

比旅团长级别低的联队长军衔则为大佐,骑兵和战车联队的可以中佐担任。

比旅团长级别高的师团长为中将,日本这个中将可以是军长或方面军司令,如牛岛满和阿南惟几。

旅团长有时候决断权很大,作为师团中的高级军官,他们能在必要的时候行使师团长的职能。

普通的1个步兵师团也就师团本部加2个旅团的编制,每个旅团由2个步兵联队组成。

当年鬼子有步兵旅团、骑兵旅团、野炮旅团、重炮旅团、战车旅团等很多旅团单位。

如果有部队被辅助进旅团单位,就会编成“混合旅团”,这也是人员数字很难拿捏的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当年经常人为制造“混合旅团”,将部队七添八混的搞在一起,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让敌方搞不清部署,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涂脂抹粉。

日本人认为他们的军队单位并没有大规模全力出击,这不算全面开战,所以这种规模只能是事变。

当年他们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诺门罕事变都是如此借口。

某些守备部队因为太杂七杂八了点,也会编成混合旅团,如参加淞沪会战的台湾混合旅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军开始修改四单位师团的编制,将师团搞成了三单位师团的编制,每师团两个旅团的做法被废止,师团直接管理3-4个联队。

旅团在这个时候要么被取消,要么由2-3个联队合编成1个步兵团。

在侵华战争的泥潭中,还有不少占领军是混合旅团编制,它们被称为独立混合旅团。

许多独立混合旅团没有步兵联队,由4个至5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炮兵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等组成,规模约5000人。

以1940年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为例,他们的编制如下:

旅团司令本部、4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炮兵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

从1938到1940年,独立混合旅团增加到了20个。这种部队很水,但不编成这些部队,日军无法维持对华夏的占领。

到1942年以后,因为太平洋战争的扩大,日军将这些独立混合旅团都逐渐编成了师团。

但即便称作“师团”,他们多半仍是旅团的架子,没有师团配属的重武器,总有点不伦不类,战斗力也参差不齐。

不过日本后来还是维持了这种搞法,在1943年维持了独立混合旅团的重新编成,他们太缺兵员了,所以又搜刮了许多因部队调整、伤病、建制转化、留守、新募人员等方式,或者干脆去关东军里拉留下的残兵,组成了新部队。

一直到战争结束前,日军都在不断以这种方式,将一个个打成残渣的部队组成新的独混旅团。

日本人对他们的定义很明确。

这是没有炮兵的东西,是不适合移动和战斗的警备兵力。

尤其在最后的本土彻底决战阶段,日本的独混旅团部队吹气球一样暴涨,名头各异的旅团名称都盖过师团了。

从目前上来看,本次入侵八路军根据地的三个旅团,由于没有办法具体判断兵力,所以作者按照折中的方式进行计算,三支混成旅约为18000人!

【作者题外话】:收到了来自编辑部的系统消息,二轮果然失败了。

接下来没有展现量,就不会有新读者能看到这本书,换而言之,作者将进入关灯吃面模式。

无论过程有多艰难,家里的压力有多大,这本书我预计至少要更新到百万字数的,太监的情况绝不会出现。

恳请各位读者大大们帮忙推推书,拜谢!

另外今天一更,明天找回状态后多补字数!

最后祝大大们圣诞节快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