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瞠目结舌的战力!独立团,冲锋!(2 / 2)

加入书签

战场之上,潜伏的独立团战士们尽数褪去身上的伪装,从战壕之中冲出,趁着火药烟雾未散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敌军阵地起冲锋!

山地特训,短跑、长跑特训在这一刻对战士们的影响,达到了极致!

正常人一百米跑步冲刺跑正常人一般是在13到15秒之内,12秒以内的属于有一定天赋的人。

而在独立团里的特训中,跑进13秒内是一项考核标准,是最基本的门槛!

只有达到了百米12秒才能算是特训合格!

为什么骑兵部队可以轻易绞杀、分割步兵?

除了强悍的冲击力以外,速度绝对是重中之重!

一秒之差。

在战场之上。

既分高下,也分生死!

山地特训中就包含着徒手攀爬,攀岩等利用地形快速移动的特训,再配合上战士们百米爆发能力,将在这一场战斗中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在386旅观察点,旅长陈庚与其他各团干部通过望远镜观察。

当听到冲锋号响起之后,只见数百名战士整齐划一地翻越战壕,以极快速度向敌方阵地冲去。

复杂的地形地势竟似乎对他们丝毫没有困扰一般,阻隔在他们身前的岩石障碍被他们轻巧翻身越过,动作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那些完全不利于奔跑的地形,他们则四肢伏地,如同野兽一般手脚并用前进,那速度竟然丝毫不比跑步的速度慢上多少!

更让所有指挥官们惊奇的。

是这些战士们的头顶。

“这......他们头上顶的是什么?”

“好像......好像是头盔?”

“独立团怎么这么富有!每个人头上都有一副钢盔吗?”

“看起来好像并不像钢盔啊,太阳下不反光......”

“赵政委,你们独立团战士头上顶的是什么?”

“赵刚?”

“......”

当旅长陈庚转身后忽然发现。

赵刚不见了!

“赵政委去哪里了?”

“报告旅长。赵政委刚才骑上快马直奔李家坡方向去了。他嘱咐我,如果旅长问起来,就让我说,赵刚同样是独立团的一份子,李家坡的战斗他必须参加,和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未来为战士们做思想政治工作。”

旅长陈庚脸上肌肉剧烈颤抖。

“政委上战场亲自杀敌!?简直胡闹!”

“......”

自八路军建军一来,基层政工干部是一定要上前线的,自然也包括政委。

特别是在激烈的战斗中,支撑人的很大一部分是信念是勇气。

政工干部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士气,这样部队才有凝聚力战斗力。

但是——没说要上阵杀敌!

上前线一般也是在指挥督战的位置上,像赵刚这样身先士卒冲向第一线,八路军就是有多少个政委也不够用的!

毕竟政委还是要有政委的觉悟,得摆明自己的身份!

旁边的772团团长程瞎子劝解道。

“旅长您消消气,赵刚政委只是说他要去一线战场,和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并没有说要亲自上阵杀敌。咱们八路军政委多是文化人,赵刚又是燕大的高材生,怎么可能在战阵上......”

这时。

一名正拿着望远镜观察战场的771团政委忽地开口。

“你们看,那不就是赵刚骑的白马吗?他朝着阵地方向冲过去了!”

“他下马了!”

“上刺刀了!”

“啊!他冲上去了!”

“......”

772团团长程瞎子。

(′???)σ

今天的脸。

真的好疼,格外的疼啊......

ps:关于772团程瞎子团长的那些事(选读部分)

程瞎子就是陈康。

陈康原名陈五和,是湖北武穴人,在一千多位开国将军之中,他的名气不算大,不过他的战功却是巨大的,陈康自小家贫无缘上学,7岁就当了放牛娃,跟李云龙的出身差不多,都是穷苦出身。

1927年,17岁的陈康参加了本村的赤卫队,1930年7月,鄂东的红8军第4纵队到了蕲春、黄梅一带活动,陈康当即报名加入了第4纵队,后来部队改编为红15军。

每次战斗中陈康都非常英勇面对敌人的机枪,全营都是敢死队,陈康在最前面勇猛冲锋,一举拿下剑门关。

经此一战,陈康的大名在红31军全军闻名,战后他一路升迁至红31军276团团长,李云龙是在1934年担任红军团长的,稍微比陈康早一点。

也许正是如此,李云龙在“程瞎子”面前才敢以班长自居。

不过“程瞎子”是后来居上,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三个师共16个团,陈康只好降为营长,李云龙也是如此,后来陈康担任772团团长,而李云龙则是独立团的团长。

别看两人都是团长,可是差别很大,陈康这个团长是正规编制的团长,而所谓的“独立团”只是八路军自行扩编的团,是没有正规编制的,从名份上看,李云龙比“程瞎子”要差一截。

ps:剧透小剧场。

程瞎子团长:“还是作者良心,知道为我正名一下,不然观众们都以为我是个草包男配团长。”

笔者夜雨流觞:“程团长,关于史实这一点你放心,我写书绝对不造谣,不传谣。另外,你在本书中只是客串过个场,绝对算不上男配。刚才你把反派形象衬托得很好,马上就可以结账领盒饭啦!”

程瞎子:?_?...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