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鄂三爷助人走西山 曹二爷授艺救穷困(1 / 2)

加入书签

这一天,鄂比带着一个瘸子来到黄叶村。

“二哥,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徒弟。”一见面鄂比指着瘸子对曹雪芹说。

“徒弟?……”曹雪芹看看这个瘸子,觉得有点面熟,但他从来没有收过这么个徒弟。曹雪芹是教过别人一些手艺,但是从来不以师徒相称。

“老于,别愣着,喊师傅呀。”鄂比催促老于说。

老于愣了半晌没说出话来,忽然,俯下身子就下跪拜师。

曹雪芹一看急了,不等老于俯下身子上前一步双手将他搀住了。

“使不得,使不得。有什么话慢慢说。先坐下坐下。没茶了,喝白开水吧。”

鄂比让老于坐下,曹雪芹端来三杯白开水,冒着热气。

“三弟,什么事呀?”曹雪芹问。

“二哥,老于你认识的。”鄂比说。

“见过面,只是没有交往过。”

“我认识曹二爷,我们那片儿的人都夸二爷义气。”老于说。

“二哥,老于当过兵,打过仗。没有功名,只落下了一条废腿。人废了,没本钱养家了。一个老婆牛高马大,傻乎乎的,不能理家,就会生孩子;所以屋里是一窝张口兽,怎么办?”

老于说:“一窝蝗虫,比蝗虫还能吃,眼看这个春天又要度不过去了。”

“我家里也是……”曹雪芹有点为难。

“二哥,不是来借的,要借也不能到你这里来。”鄂比说。

“哪……?”曹雪芹疑惑地看看鄂比、老于。

“关家的两个小子,你教会了他们捏泥人,做盆景,现在吃穿不愁,还娶了媳妇。你就教老于捏泥人做盆景吧!”鄂比说话直来直去。

“教他捏泥人,做盆景?……不成。”曹雪芹摇摇头。

“怎么不成?”鄂比反问,“老于是瘸子,手好好的,人也不笨,怎么不成?我看成。”鄂比急了。

“不成啊!”曹雪芹还是摇头。

“这……这……?”鄂比更急了。

“教会了老于,这不是抢了关家两个小子的饭碗吗?”曹雪芹不急不慢地说。

“哪……?”鄂比抓抓后脑勺。

“快过清明了吧?”曹雪芹问。

“说老于的事,说清明干什么!”鄂比不回答。

“好放风筝了。”曹雪芹自言自语。

“饭都吃不上了,还放什么屌屁风筝。”鄂比火了。

曹雪芹也不理睬鄂比,继续自言自语:“一个好风筝能卖十两银子,值钱啊。眼下正是时机。”

鄂比一拍大腿站起来了,大声笑道:“哈哈,哈哈。好,好,比捏泥人好。”

“好什么?”曹雪芹问。

鄂比不理曹雪芹,对老于说:“老于,二哥要教你扎风筝。这可好了,你要发财了。真他娘的,做梦娶媳妇,不花钱的好事。”

“教我扎风筝?”老于一脸疑惑。

“你没听二哥说?”鄂比的口气里带着埋怨,他埋怨老于没有理解曹雪芹的话。

“扎风筝干什么?”老于还是不理解。

“扎风筝卖啊,你没听二哥说,眼下正是季节,快过清明了。”

“能卖吗?谁要?”老于问。

“别啰嗦了,二哥只要教你,他就会有办法的。二哥是谁?是西山旗营里的曹二爷,是个帮人帮到底的主儿。”鄂比竖着大拇指说。

曹雪芹笑了:“不用给我戴高帽,我如果有那本事就不用过这贫穷的日子了。不过,老于这忙我还真得帮。你今天陪着老于一起去买些扎风筝的用料,置齐了料,明天我就教老于扎风筝。”

“好的,我这就去办。先告辞了,二哥。”说着鄂比向曹雪芹拱拱手,转身就走。

老于一瘸一拐地紧跟在鄂比后面。

第二天,鄂比和老于一大早就带着扎风筝的材料来到黄叶村曹雪芹家。

说干就干,三个人就在曹雪芹的指挥下动起手来,一天的时间扎了三个,曹雪芹又在这三个风筝上画了紫燕,并题上“曹氏”二字,精巧的手艺,加上美妙的紫燕图,还有那落款。这么好的玩品怎么能不招卖,又怎么能不卖大价钱呢?

老于像捧着宝贝般拿着这有“曹氏”落款的风筝到了集市,顶多半个时辰全卖了。三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揣在怀里,就像揣着个小兔,心在嘭嘭地跳。现在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报答曹二爷,于是他急匆匆地找到鄂比。

“三爷,三爷。卖了,全卖了。三十俩银子呢,你看。”老于捧着银子给鄂比看。

鄂比拿起一块银子,在手里掂了掂,说:“怎么样,我没说错吧?找我二哥准能帮你。”鄂比很得意。

“是的,是的。我来找你就是要你和我一起买些酒菜给二爷送去。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不成,不成。他不会收你的礼物。我和我二哥都不是那样的人。”鄂比摇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