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四十五章 何采菊离家出走(1 / 2)

加入书签

何采菊住进了走风漏气的老磨坊。

老磨坊是油坊门的公产,前些年,有两台老式的磨面机在运行,后来,附近村庄有了大型磨面机,老机器自然就淘汰了,屋子里蛛网遍布,积了厚厚一层尘土。

何采菊搬进老磨坊,惊动了油坊门,六爷怒火冲天:“去几个人,把陈背篓给我绑了来,没王法了。”

牛大舌头也生气了,说这个陈背篓,无视党纪国法,无法无天,我写一封状子告他。

何采菊说:“六爷,村长,不怪他,是我不想和他过了,我自愿搬出来的,不是他赶我出来的。”

何采菊这么一说,大家伙都转过了话头,说搬出来好,晾着他,给他点苦头尝尝。

女人们给何采菊出主意,这一次,你要硬着心肠,他不求你,不给你赔礼道歉,坚决不回去,忙死他、累死他、急死他。

女人们咯咯地笑着,像一群兴奋的麻雀。

牛大舌头说:“陈背篓这是家暴,是违法的,这坏毛病不能给惯着,村委会支持你和他斗争到底。”

在男人堆里,陈背篓说起何采菊,委屈得鼻一把泪一把:“说走就走了,十几年的夫妻感情一风吹了。”

有人说:“你下那么狠的手,还谈啥夫妻感情?不怪何采菊,她不走,迟早被你打死!”

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嘛,你说几句好听的,她就回心转意了,女人最好哄。”。

陈背篓说:“我跑了七八趟,赔礼了道歉了,她就是铁了心,九头牛都拽不回来,心里肯定有人了。”

大伙就猜,谁呢?真的是刘麦秆吗?

这话传到刘麦秆耳朵里,他恼了,说:“陈背篓是借刀杀人,这锅我不背;我有自知之明,我是只癞蛤蟆,何采菊是一只天鹅,我搭上高梯也够不着她。”

全村只有刘麦秆才清楚,何采菊是被陈背篓一脚给踹出去的,一墙之隔,打了多年的交道,刘麦秆算是摸熟了陈背篓底子,那人狼心狗肺,啥狠事都能做出来,但刘麦秆不能说出实情,他要给何采菊留一点面子。

家庭的重大变故,陈望春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当他发现母亲住进了老磨坊之后,他完全迷惘了。

在这个家里,他不但没有发言权,也没有知情权,陈背篓不屑告诉陈望春,他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陈背篓是这样给陈望春解释的:你娘嫌我脾气不好,爱发火,这些年她受够了,她不能再做一个受气包,她需要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搬出去找清净了。

陈背篓叹一口气说:“儿啊,从今以后,咱父子俩相依为命,我既要当爹,又要当妈,种地、放羊、喂牲口、洗衣做饭;累点苦点,我不在乎,只要你能高中状元,考进北京城,我即使累死也心甘情愿。”

陈望春听着,陡然感觉身上压上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沉重无比。脊梁骨都要断了。

陈望春偷空去了老磨坊,看见狭小黑暗的屋子里,母亲一动不动地坐着发呆。

天下着雨,屋顶滴答滴答地漏雨,那雨点就滴在母亲身上,她不避不躲,半个身子都湿透了。

陈望春心里一酸,拿起地上的盆子,接在床上,让娘挪挪地方。

何采菊心里哀叹,儿啊,你只看见淋在娘身上的雨,你不知道,娘的心里在下着瓢泼大雨。

只几天不见,陈望春就明显地感觉娘憔悴了,老了,就像骤然遭遇了秋霜的花草。

陈望春问:“娘,你不回家了?”

何采菊说:“望春,好好念你的书,爹和娘的事不用管;娘虽然搬出来了,还是你的娘,你啥时候想来就来,娘还给你做饭吃。”

因毒打何采菊,陈背篓的口碑降到了冰点之下,用刘麦秆的话说,陈背篓就是一坨臭狗屎,人人懒得理他,人们声援支持何采菊,以此来表达对陈背篓的愤懑之情。

老磨坊因为何采菊的入住,而显得生气勃勃、热闹非凡。

在牛大舌头的倡议下,村里的木匠、泥瓦匠,无偿地修缮了陈旧的房屋,该换的椽子换了、该换的屋瓦换了,烟囱通了,快坍塌的炕也重新盘了,破门烂窗也收拾得焕然一新。

地面原来坑洼不平,现在铺上了一层青砖,显得平整好看。

女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老磨坊,边做针线活,边拉闲话。

吃过晚饭后,勤快的人,从井里打上两桶水,洒在磨坊前的空地上,飞扬的尘土压住了,弥漫着一股新鲜的泥土味。

月亮上来了,磨坊前挤满了人,听何采菊唱戏,今晚《哑女告状》,明晚《秦香莲》,人们点啥,何采菊唱啥,闹腾到半夜才慢慢散去。

要在以往,刘麦秆早就拎着板胡去了,但现在,他脑子里多了一根筋,他总觉得何采菊出走这件事不同寻常,这里面有啥猫腻呢?

刘麦秆悄悄趴上墙头,瞥见陈背篓坐在门槛上抽烟,听着老磨坊方向传来的欢笑声,嘿嘿地冷笑。

油坊门人帮何采菊,不是真的要鼓动怂恿她和陈背篓离婚,毕竟十多年的夫妻了,他们只是要陈背篓低头认错。

夫妻哪有不吵嘴动手的?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能凑合就凑合,就像穿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人这一生很短暂,一晃,一辈子就过去了。

人们等待着陈背篓低头,但陈背篓说,我给她认错了道歉了,难道还要我给她下跪吗?

既然陈背篓认错了,给了下来的梯子,何采菊要是还僵持着,那就是她的不对了。

六爷出面了,说:“媳妇子,回家去吧,陈背篓认错了,你有家有儿子,住在老磨坊也不是个办法。”

何采菊说:“六爷,他来接我,我就回。”

六爷说包我身上。

六爷让人去喊陈背篓,陈背篓跟着脚后跟就来了,他拉着车子,把何采菊的东西收拢一起,装在车上,笑嘻嘻地说:“回吧,夫妻哪有隔夜的仇?床头吵架床尾和;走吧,大伙都劝了你几遍,要听话呢,你不看我面,该看六爷的面子。”

六爷亲自送何采菊回了家,说牛顶麦秸垛,两家都有错,就当牙咬了舌头,还是一家人嘛,这事就算过去了,以后要好好过日子。

何采菊回家了,陈望春高兴坏了,因为有陈背篓在,他不敢流露真情,但兴奋的心情难以抑制,便吹起了口哨。

以前,只要他吹口哨,几秒钟后,刘爱雨必然回应,但现在,刘爱雨不搭理他,他尴尬无趣地闭上了嘴巴。

陈背篓指责陈望春:“学习时打啥口哨?一心能二用吗?”

陈望春小心地辩解:“老师说打口哨能集中注意力。”

陈背篓半信半疑,但他知道陈望春是不敢欺骗他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