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小鸡和雄鹰(1 / 2)

加入书签

徐朝阳校长有抽查学生日记的习惯,他认为学生的日记百分之九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查看学生日记,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有效途径,尽管遭遇到学生的反对和阻力,但他坚持这样去做。

一个偶然的机会,徐朝阳校长看到了王东亮的日记:学校是一座监狱,是一个牢笼,是最不自由的地方,这是公然的诅咒和诬蔑。

徐朝阳老师找王东亮谈话,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问:“你怎么会有这样消极错误的看法?”

东亮理直气壮地说:“我说的是事实,学校就是监狱。”

徐朝阳老师摇摇头说:“我看了很多同学的日记,他们赞美学校、夸奖老师,说学校是美丽的大花园。”

东亮说:“那是假的,不是心里话。”

徐朝阳校长疑惑不解。

东亮说:“你经常看学生的日记,他们哪敢说真话?”

徐朝阳老师心里一动,这么说,学生都戴上了一副面具,你看不出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突然想到了陈望春和刘爱雨,他们的日记里也会是言不由衷的话吗?

徐朝阳老师调阅了陈望春的日记,他的日记不是长篇大论式的,很简洁:今天天气很好,我心情很愉快,我的目标是考上大学,高中状元。

从头到尾,每天的日记都是这样干巴巴的几句话,只是日期不同而已。

这大大出乎徐朝阳老实的意料,他陷入了沉思,如果一个差后进学生,为了应付检查,记这样的日记情有可原,但陈望春是优等学生,是油坊门学校的烫金名片,这个日记不仅仅是空洞无物这么简单,它背后隐藏着复杂深刻的原因。

看了陈望春的日记后,徐朝阳校长深深地自责,自己太官僚了,以前的谈话太流于形式了,浮光掠影、走马看花,他得深入到他的内心去。

徐朝阳校长找陈望春谈话,他给陈望春倒了一杯茶,让他润润嗓子,放松心情,准备一场推心置腹的长谈。

陈望春端端正正地坐着,腰板挺直,双膝并拢,两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标准的军人坐姿。

徐朝阳老师走到墙壁前,指着中国地图说:“现在每过一天,你就离北京近了一天,要永葆奋斗进取的激情。”

徐朝阳老师多希望陈望春是一台机器,启动之后,就按部就班、日夜不息地朝着既定目标进发。

徐校长问:“陈望春,最近学习咋样?”

陈望春说:“好。”

徐校长又问:“吃饭睡觉咋样?”

陈望春说:“好。”

徐校长又问:“和同学关系咋样?”

陈望春说:“好。”

无论徐校长问什么,陈望春都一个字,好,他就像一台设置了程序的机器人。

徐朝阳校长非常沮丧,他和陈望春面对面坐着,仅仅一尺的距离,他却感觉有千山万水,陈望春脸上表情平淡,看不出喜怒哀乐。

他穿着薄薄的衣衫,但给徐校长感觉是一层坚硬的盔甲,严严实实地包裹着他的身体和内心。

谈话无法进行下去,因为难以深入,就像水滴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滚动。

徐校长给陈望春泡的茶,还冒着袅袅的热气,但谈话已经宣告结束。

徐校长望着陈望春的背影,第一次感觉到,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