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经费在燃烧(2 / 2)

加入书签

为了营造逼真的视觉效果,剧组请来了为电影《指环王》做特效的新西兰威塔工作室,请来《集结号》的南韩团队做地裂效果。

谷/span为了让主楼坍塌的场景更加逼真,请来了英伦mpc公司,并调用了军用设备;为了保证长镜头的真实性和连贯性,采用了mcc运动控制摄影系统。《唐汕大地震》还是第一部使用imax技术的主流商业电影。

电影一开篇,成千上万只蜻蜓飞过眼前,大家都看傻了眼,但却不知是地震前兆。方大强还傻乎乎地以为一场大雨要来。

宁远当然不可能真的找来这么多蜻蜓配合他拍戏。所以,成群结队的蜻蜓是电脑特效的产物。

首先,先拍摄人的戏份,简单说,就是人们对着想象中的蜻蜓做表情和动作。这部分拍好后,工作人员用了一架遥控飞机来模拟蜻蜓飞过的轨迹,做好轨迹之后再用电脑替换成蜻蜓。

而蜻蜓也是通过动画和3d制作,先做出单只,然后再将整个蜻蜓群合成到画面中,技术人员还根据人驱赶蜻蜓的动作,做出了蜻蜓躲闪的动画。这个蜻蜓群有200米宽、10公里长。

因为地震,方达失去了左手手臂。长大后,李元妮为方达配了假肢。长大后的方达一出场并没有先戴上假肢,而是光着上身用右手洗脸,画面中方达的左手臂已经萎缩。看起来十分逼真。

在制作过程中,电脑特效的技术人员在李晨的胳膊上做上跟踪点,然后进行拍摄。拍完后,技术人员在电脑中把胳膊擦去,再在上面弄上一个三维做的小“肉揪”合成起来,就是最后看到的效果。

电影中,这个残疾的手臂只是露了一小脸就赶紧戴上假肢,原因是这短短的一个画面可不便宜,本来宁远全片都没安排方达戴假肢,后考虑到成本问题才改成现在这样。

在电影中大地震来的时候,李元妮和方大强拼命往家跑,想把两个孩子救出来,然而凶猛的地震让他们自身难保。二人跌跌撞撞地跑回自家楼门口,方大强一把把元妮拉出来,自己钻了进去,而这时,大楼塌了!李元妮眼睁睁地看着丈夫掩埋在一片瓦砾之中。

电影中李元妮的家,实际是专门搭建的一座实景大楼。但是大楼并不是震塌的,而是爆破。所以,需要后期电脑特效来纠正,使得效果看起来是震塌的。

在拍摄前,特效团队先用专门的机器把整个大楼的架构扫描记录。然后在电脑上用3d技术做出坍塌的效果。最后再将3d效果和实景拍摄合成。

可以说几分钟的特效那真的是每一秒都有大量的经费在燃烧。

其实电影特效不一定很烧钱,用premiere、ae、fcp等这些软件也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特效,平时所说的“五毛特效”,很多都是那些普通的电脑所生成和渲染出来的。

这种活,随便找个学剪辑的人,几千块钱足以搞定了。

但是,如果是这种大投资的商业电影,对电脑的要求与“五毛特效”根本不是一个层级。

普通人剪辑视频,2万块钱的macbookpro或者一万左右的台式机,可以说基本上干什么都够了。

但如果是用来做特效电影剪辑的话,20万的mabsp;pro也只是刚刚起步。而一个普通的特效电影,需要的电脑数量至少都是几百台起。

在电影特效制作上,还有一个概念经常用,那就是“特效制作时长”。比如,你有1000台电脑,每台电脑用来制作特效的时间是20个小时,那么这个电脑的总渲染时长就是2万小时。基本上,一部1亿美元投资的特效电影,特效制作时长都要几百万个小时起。

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因为电影是要在大银幕上观看的。同样是制作一个人物,那些网络大电影只要能渲染出比较细致的轮廓就可以了,但院线电影就必须把每一根头发丝都渲染出来——不然观众就会看到人物的头是模糊的。这意味着工作量数十倍的增长。

当年制作《加勒比海盗》的时候,有几场特效戏里有海浪的镜头,为了这几个镜头,视频制作团队动用了几百台最顶配的计算机来分析水的随机运动和碰撞后的水花,这才有了《加勒比海盗》顶级的特效体验。

与此同时,电影的制作还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商业电影一般都会以当代最顶级的特效为卖点,这就意味着商业电影对特效的要求是基本可以榨干当代配置最高的商用电脑的。

在这个基础上,为了抢时效,商业电影一定会尽可能的缩短每一台电脑的视频制作时间,这样他们就需要同时租用更多的电脑。否则,如果为了省钱少租一半的电脑,那就意味着特效制作时间要延长至少一倍。

等电影制作出来的时候,说不定观众早就看腻了那些特效。

在这个方面上讲,那些特效用的电脑跟矿机有点类似,它们一入手就要开始满负荷使用,越往后性价比就越低。这种专为顶级电影服务的特效团队,电脑等设备最多两年就要大量更换,这个硬件成本是普通的影视公司不能比的。

除此之外,这些特效公司的制作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好电脑,还有一系列其他的配置。

比如,一部特效电影,往往一秒钟的大小就是几个gb,一部电影的素材甚至要以pb为单位进行计算。为了效率考虑,这些特效公司必须使用传输速率更高的高速硬盘来组硬盘阵列,而同样容量的高速硬盘的价格可能是普通硬盘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即便假设一个普通的1t高速固态硬盘价格只有1000元,那么一个普通的几pb的高速硬件阵列的组件和维护成本是多少钱?

除了硬件成本之外,剩下的就是人力了。能担纲顶级特效电影的特效师,一般都是行业内最顶尖的一批人,这些人的工资都是一年几十万美元起的,高的几百万美元也不稀奇。

就算平均一个人20万美元吧,500人的特效团队干一年仅工资就需要1亿美元,1000人的特效团队干一年需要2亿美元。

所以好莱坞大片的动辄上亿美元的制作经费,就是这么来的。

而国内受限于市场和技术等多方面原因,真要是搞一个上亿美元制作成片的特效的大片,肯定是扑街扑的妈都不认识。

不过这笔钱花了之后,宁远开始考虑是否可以成立一家特效公司。毕竟这也是一个影视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而且未来国内电影需要的特效会越来越多,电影票房市场井喷式的增长,也必然会带动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

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