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什么是行业龙头啊(2 / 2)

加入书签

而其余的,吴白鸽、周星池、陈家上、陈克辛、陈幕胜也都是票房过了亿的。

其中吴白鸽的《赤壁上》是赔本的。陈克辛的《投名状》是亏得妈都不认得,这里面都有伯纳的投资。

陈家上的《画皮》拿到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没伯纳的事。

倒是星爷的《长江七号》,伯纳参与了投资,也是刚刚回本。

这几个港台的导演,不确定性太大了。而老谋子、宁远、王卓、冯晓刚这几个导演几乎都是盈利的,除了冯晓刚的《夜宴》属于命题作文,这个导演还真没亏过本。

于东这么一想下来,还是内地的这几个导演了解内地市场啊。尤其是宁远投资的几部电影,全都是以小博大啊,票房大卖3.5亿票房的电影投资算上宣发也就是五千多万。

算上海外票房和其他收入,单片盈利妥妥的两亿以上。

同样是3亿多票房的《赤壁上》,投资六七个亿,虽然还有下部,但是想要盈利估计做梦了,因为海外市场并不理想。

这回报率就看出一些端倪了。

要不以后在投电影之前,问问宁远?毕竟人家也是股东,这事也不磕碜啊...

“你看这个宁远真是有一套,他这在娱乐圈的影响力,跟互联网这个平台一结合,发挥出来的这个作用,这个太大了。”

想起在2008年sns网站竞争中,始终屹立不倒的银河科技的围脖,张超阳感叹道。

曹国维笑了笑,然后道:“这个能把圈子跨的这么成功,基本上是绝无仅有了,这个就羡慕不来了。”

张超阳想了想,然后说道:“你说他是不是从进中戏那会就选好了路了?”

曹国维听后直接笑了起来,“怎么可能。”、

张超阳这么一听,也是自嘲的笑了笑,这个想法确实太过离谱,宁远是96年参加高考,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清北,选择了中戏。

但是这些可一点都没耽误他在互联网行业做的风声水起。98年和赵红衣一起创立271,03年出资成立银河科技,两次创业全部都成功了,后来又多次的业务并购,拆分,重组,成为了内地互联网屈指可数的人物。

而另一边在电影行业也是独树一帜,创立在民营电影企业中已经有老大气质的银禾传媒,做导演两次打破国内票房记录,这就跟开挂了一样。

在两个行业都能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上,这种能力,就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诚然,家庭背景是一方面。但京城里的权贵子弟多了去了,如宁远这样的,数量上几百人可能都挡不住。

但是能把事业做到这个份上的,也就这么一个了。

这两位门户掌门人聚在一起聊天,而另外一边还有两个互联网行业大佬在聊得很投缘。

赵红衣这个红衣大炮跟东哥也算是很对脾气,两个人的性格上都很强势,也都彼此欣赏。

“我们一起搞271的时候,我就纳闷你知道吗,你说这一个中戏的学文学的,怎么对互联网这么感兴趣?后来我们刚创业的时候,他那一敲代码写程序直接给我看傻了,比我这个学计算机的都利索。”

赵红衣回忆起之前的一些是然后说道。

东哥笑着说道:“那这个很了不起,你让我现在搞软件我都不行,那个时候要是全靠自己学能把写程序啥的搞明白不容易,还得是你们这种科班出身的。”

赵红衣道:“可不是吗,后来我这也想明白了,他当时那个大学还没毕业的水平就跟我这科班差不多了,他要是去学计算机,估计也是浪费时间。”

其实对于宁远来说,还真就是怎么回事。

当初宁远选择中戏,而不是向前世一样去读计算机和商业之类的科目,就是因为这些用不着学了啊,学过了啊...

“宁导演,恭喜你啊。”等宁远下来之后,大舅李明堂笑着调侃道。

“大舅啊,咱们就少来这种客套话行吗,你直接给我包个红包多好。”宁远也笑着回应道

旁边地宁世南、李枝芳夫妇也是笑意盈盈,毕竟今天是儿子的庆功宴,没理由不高兴。

李明堂道:“你这现在有钱的很,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这光是这部电影就得挣好几亿,你还管我要红包。”

宁远道:“那不一样啊,我这自己挣的,你包一个一百的红包也是那个心意不是?”

“你小子,可真是会说。”李明堂转身跟自己的姐姐说道:“大姐,你们家这么这么有钱,你儿子怎么还这么抠门?他大舅的一百块钱都不放过。”

李枝芳道:“这话说的啊,你这大舅的不发红包还来告状啊?”

“哈哈哈,果然,这兄弟是没儿子亲啊。”

“你说这话我可不乐意听,你要说我们家少爷抠门,你回去看看我大侄子带的表开的车,那个不是他表哥给的?”

“哈哈哈,我这说了一圈把自己绕进去了,这饥荒还还多了呢。行行行,我今天没装钱,改天给补上,我这姐也不向着我说话。行了少爷,你这忙着去吧,今天的这些人可都是冲着你来的,咱们这自家人就不用整虚的了,你去待客吧。”

“行,那爸妈,大舅你们这聊着,我去招呼招呼客人。”

宁远说完就转身招呼来宾去了。

看着宁远离去的背影,李明堂跟旁边的宁世南说道:“姐夫啊,我们家那小子,要是有宁远一半的本事和心性,我这做梦都能笑醒啊。”

宁世南听后则淡然笑了笑。

“我们家少爷可是好几年前就跟我说了。看他风起云涌。”

“这才哪到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