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皇子比试(2 / 2)

加入书签

“综上所述,草民认为此次出征并不会如殿下所愿。”

“嗯,是我想简单了,但三日后的比试,公子认为我还要参加吗?”听闻苏醒分析后,赵楷也感觉此次河北起事似乎另有玄机。

“既然话已经说出去了,中途退出,朝中大臣会怎么看待郓王,必须参加,只要殿下尽力就行,不得输得太难看。”

“如果高俅从中阻拦,我可能一场都赢不了啊。”赵楷顿时没了信心。

“草民有一帮兄弟,殿下可让他们混入城防营中,可助殿下拿下第一项胜利。兵法知识,我想殿下文采出众,应该不会输给肃王吧。如此赢得二场最重要的,虽败犹荣。”

从郓王处回来后,苏醒唤白胜飞鸽传书,急召扈家庄留守的五十名兄弟入京,并跟武松细说了比武事宜,他想知道林冲到底战力如何,如此响当当的水浒好汉,苏醒想据为己有。

三日后禁军校马场阳光明媚,旌旗猎猎,大臣们早早在看台上就坐,私下居然有人下起了赌注,看来大宋人的业余生活太匮乏了,苏醒似乎又看到了生财之道。

不一会儿,赵佶在禁军的护卫下前来,众臣纷纷行礼。郓王肃王一身戎装,显得英气非凡,不得不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有道理的,如此好的基因,只要不变异,生出的皇子不可能差到哪去。

“第一场,两军模拟对战,朕拟定前方山林便是战场,两位皇子各执一方,拔除对方阵旗,呈到朕面前便算胜出,给你们一个时辰提前设置战场,郓王肃王以为如何。”

“儿臣遵旨。”两位皇子均充满信心。特别是肃王,自己的兵士全部都是最强禁军乔装而成,这一次他要灭灭郓王的威风。

随着一声锣响,战斗开始,安静的对面山林中传出阵阵撕杀声,中间居然还夹杂着几声哀号,高俅笑了笑,心想自己这帮手下可能出手太重了,也不以为意,静等着肃王得胜出来。

一柱香后,杀声叫声渐停,山林重归宁静,高俅满脸笑意,凝视观望着山林出口,突然笑脸凝住了,揉了揉眼睛,再定睛细看,走在最前面的居然是郓王及众手下,阵容齐整,身上无一点红漆,稍后是肃王,一脸颓废,手下只剩下二十余人,个个身上沾满红漆,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高太尉,肃王还有二十余人在树上吊着,烦高统领派禁卫军将他们放下来。”郓王对高俅说道。说完径直走向赵佶,将肃王阵旗呈给官家。

“官家,儿臣幸不辱命,侥幸胜出。”

“郓王胜得如此漂亮,手下竟无一伤亡,联甚感欣慰啊。”赵佶没想到赵楷竟如此熟谙兵道,一脸笑意。

“肃王不必灰心,胜败乃兵家常事,希望你回去多加总结,跟郓王好好学习。”赵佶对随后上前的赵枢说道。表情却是明显的不满,心想这悬殊也太大了吧。

“儿臣遵旨。”肃王明显的不服气,自己输得太窝囊了,到现在都没搞清楚情况,就莫名其妙地被团灭了。眼睛恨恨的看向高俅,他深深怀疑是高俅从中做了手脚,将最强禁军给了郓王。

高俅脸色铁青,凛厉的眼神能杀人。这个郓王真是小看了,稳赢的一局结果却是惨败。幸好自己听了苏醒的,对后面的比试早有了安排,不然怎么跟肃王交待。

“第二项擂台比武,请郓王肃王各派一人上场,脚落地者败。”李彦尖声说道。

一人跳上擂台,只见此人气宇不凡,星眉朗目,一脸英气,身高八尺有余,体形匀称,手提一根长枪,显得英姿飒爽。

“某乃肃王手下,请郓王派人应战。”声音浑厚而充满磁性,力度极具穿透力,响彻校马场。此人正是林冲,江湖人称豹子头,他隶属禁军,所以没报名号。

“某乃郓王门下,请多指教。”身着城防营军服的武松跳上擂台,手持一把大刀。

互相行礼后,随着一声“请”,便撕杀在一起,你来我往,互有进退,台上一时刀光枪鸣,好不精彩,竟是棋逢对手,难分胜负,数尺以外的众臣都能感受到台上传来的阵阵凌厉气息。

数百招后,武松已经摸清林冲实力,只见他突然腾空跃起,挥刀对林冲劈头砍下,气势凶猛,林冲只得闪身躲避,武松砍空落于台上,许是使力过猛,双脚竟踏破台面,向下掉落。直到踩实地面,才稳住身形。刚欲腾起,林冲长枪已指向面门。

“郓王门下脚部落地,肃王胜。”李彦喊道。

终于掰回一局,高俅暗道侥幸,如果当初没有苏醒的损招,第二场谁输谁赢还很难说啊。

“下面是皇子个人赛环节,第一道比试兵法理论,由官家出题。”李彦说道。

这一轮,胜出的肯定是郓王赵楷,没有任何悬念,皇子居然还参加科举,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赵楷却干了,而且获得状元,这文采可不是吹捧出来的。

“第二道骑术。”李彦道。

郓王的战马在马道上前行了不足一里,便被路上的尖石刺伤,导致郓王摔下马来,虽无大碍,但按照比赛规则,一旦落马便输。赵楷只得含恨承认,眼神冷冷地看了高俅一眼。意思你给我等着,别让我抓着小辫子。而肃王的战马却健步如飞,丝毫不受影响,马蹄声清脆悦耳。

五道比试两位皇子目前打成二比二平,过程跌宕起伏,令吃瓜众臣过足了眼瘾。

“下面是最后一场比试,箭术,胜者将赢得最终胜利。”李彦不男不女的声音又响起。

站在明处,阳光直射眼睛,靶位却在暗处,郓王根本看不清靶心红圈,结果也可想而知,但赵楷箭术却也不凡,竟然无一脱靶。最终成绩仅比肃王落后三环。

“郓王不必灰心,已经很好了,朕对你的表现很满意。”赵佶安慰赵楷道。

“今日比试,儿臣认输,恭祝肃王出征旗开得胜,但儿臣箭术败北,心有不服。”赵楷说道。

“为何,难道有人为难郓王不成?”赵佶不解。

“官家,靶位设在暗处,却让儿臣在光线直射下出箭,如何能射中?”赵楷决定最后坑一把高俅。

“高太尉,场地设置是禁军负责,可有此事?”赵佶沉声问道。

“禀官家,场地设置时,靶位并不在暗处,只是前面比试时用去不少时间,光钱西斜,才致如此,并非下官故意针对郓王。”高俅心虚解释道。

“希望你不是故意为之。”赵佶想想也有理。

“战场瞬息万变,不可能都如自己设想的场景射箭,下官认为郓王还有进步空间,更应适应场景变化。”说罢高俅取出弓箭,随手几箭射出都正中靶心,不得不说高俅的确有一手。

“高大人教训得是,本王还需勤加练习才是。”郓王本想将高俅一军,明知其故意偏向肃王,但也只能吃哑巴亏。

“肃王上前听旨,三日后率五万驻军前往河北,兵部尚书随行听遣,朕在开封静候捷报传来。”说罢赵佶将虎符递给赵枢。

“臣遵旨,定不负圣眷。”赵枢和兵部尚书上前接过虎符。满脸豪情,这可是自己获得政治资本的良机,幸好有高俅帮衬,不然就拱手郓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