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亲事定】(2 / 2)

加入书签

竟是当了客人的面直接将人撵了出去,里子面子半分没留。

倪氏说不上什么心情,既觉得有顾氏压着,符氏便翻不出天,女儿的日子也更好过;又觉得这老太太凶悍起来不讲情面,若将来出尔反尔对女儿也如此凶悍怎么办

谁知符氏一走,顾氏便肃容和如意说了一句,“屋子里憋闷,不好拘着孩子,你带了芫姐儿去园子里逛逛,我同倪夫人说说话。”

孟芫刚坐稳,就稀里糊涂被带出屋,顾氏又将一干闲杂人等遣了干净,只余个安妈妈在身旁伺候。

连秦娘子都没让留。

倪氏不急着询问顾氏这是何意,而是呷了口茶,先是清冽温醇,随即唇齿回甘,比自己带来做表礼的胜雪龙团的余味还绵长着些。

顾氏同样也没有急着解释留她密谈的原因,而是先叹了口气。

“我也是有儿女的人,知道这做娘的心。我那已经去了的大小子和长孙就不提了,倪夫人应当知道武兴侯府的当家夫人吧那便是我头生的女儿,我眼珠子一样养她到十五岁,本想择个家世清白、姑婆慈和的人家,再多备些陪送,让她风风光光出嫁”

说到这里,顾氏神色一黯。

现任武兴侯和顾氏长女慕氏也是由今上赐婚的。

慕氏虽然有两个嫡子傍身,但养在府里的庶子却有六个,外宅里的怕是更多,若说日子过得多美满,怕是没人相信。

倪氏是又不是外乡寓客,当然知道旧情,识趣没有继续追问,有些明白顾氏肯善待自家闺女的初衷了。

顾氏既然遣了人,就不打算藏奸,索性把话一次说通透,“我知道我家淮哥儿不得人心,过得又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寻常人家的姑娘,多半是不愿许嫁的,若不是那位贵人的意思,

只怕您这会儿早已经退了东西登车归府了。”

倪氏这个人,向来吃软不吃硬,见老人家掏心挖肺,也不好再贬损人家子孙,“慕侯也是身不由己,白担了恶名儿”

“我就知道,倪夫人是个明白人。”

和明白人,就不必说糊涂话。

“想来倪夫人还在费解,因何那位会属意将你我两家拴在一处”

孟家身份尴尬,孟侯也只是个挂职的散官,连朝都不登,自然无处揣摩上意,而倪氏一个后宅夫人,就更乏消息来源了,果被这问题牵住心神,“还请祖太夫人赐教。”

“上个月先太子冥寿那日,天家露出口风,想立皇太孙,朝臣们觉得,天家尚有四子,俱是风华正茂,若天家百年登仙,幼帝继位,届时主弱臣强,不是良兆”

倪氏瞪大了眼睛,事关国祚的大事,更关乎官场上的动向,“后来呢”

“天家谁也没立,只说容后再议。”

倪氏没想明白,顾氏和她说这个做什么,“还请您老明示。”

“后来,英王殿下当着天家的面请求赐婚,欲让我家淮哥儿和他家长女华葳郡主缔结良缘”

倪氏虽是后宅女眷,但倪家历代为官,前朝还出过宰臣,她自小除了琴棋书画、管家理事,也跟着族人旁听过帝王心术、权谋思辨。

稍一理顺关系,倪氏便猜出个大概,“所以英王这是想拉拢朝臣,逼天家立他为继可是也太露骨了吧就不怕父子生隙”

“这只是明面上的动作,其实何止一个英王,哪家不是紧盯着那张椅子呢同我慕家结亲是假,削去他们老子的左膀右臂才是目的”

倪氏彻底懂了,只要慕淮和任意一家结亲,皇帝势必要猜疑,慕淮这把出鞘的利刃,便是彻底废了。

“所以,才是我孟家”

倪氏都想笑了。

孟家好啊,不结党、不营私,一辈子谨小慎微,家中男丁不敢入仕,女眷夹起尾巴做人,生怕脖子上那把刀刃随时落下来。

再没有比孟家更让人放心的门户了

话说到这份上,倪氏也知道,如今除了将女儿嫁入慕家,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她知道顾氏是个言出必行的,但还是存了顾虑,“可是

府上还有一位太夫人,芫丫头她人微言轻,又没经过大事,恐让长辈不喜。”

顾氏摆手,“我是真心喜爱芫丫头柔顺知礼,这才是世家妇该有的体统。待孙媳儿进门,我便即刻将阖府管家大权交到新妇手上,万不会让孩子受了委屈。”

倪氏这才明白,为什么顾氏方才会对符氏翻脸,既是立威,也是再给芫丫头铺路呢。

既然这婚事千丝万绕撇不干净,索性大大方方许嫁,也省得让芫丫头走些个冤枉路。

“您老一片肺腑之言,我们母女无以为报,只能让芫丫头日后承欢您膝下,以尽天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